英汉谚语翻译的关联翻译理论视角
张庚为
(中北大学外事办公室,山西太原030051)
摘 要:为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译者必须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英汉谚语;最佳关联性
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 (2010)02-0160-02
一、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因素
(一)地域的影响.
一定的文化实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地域内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风貌,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如:“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在英语中是无法找到相同的谚语的。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Rome,Take a French leave,等等。因此要充分理解谚语,就必须先了解这些谚语中用作比喻的事物的文化内涵。
(二)风俗习惯的影响
汉语文化中以“狗”为喻体的谚语几乎无一不带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人急造反,狗急跳墙”等;与此恰恰相反,英美民族却视狗为忠诚的伙伴,以“狗”为喻体的谚语却常带褒义。如:Love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Barking dogs neverbite,(爱叫的狗不咬人)等。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
每种文化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谚中有“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等都是以佛教中特有的事物来做比喻的。在英语文化中受宗教影响更深,特别是基督教文化基本上控制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有关的谚语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像教堂里老鼠一样穷)。还有Better to reign in hell,than serve in heav-en.(宁愿在地狱里为王,也不愿在天堂里为臣)。
二、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是格特以认知心理学和关联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基本观点主要有:翻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大脑机制,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推理的依据是关联性;关联性的强弱取决于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人类交际的关键就在于创造一种对于最佳关联性的企望,即听者期望他试图进行的解释能以最低的加工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努力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译者必须运用推理,首先从原文字句中或所谓交际线索体会出原文言者的意图,然后又必须了解译文听者的认知环境,使得译文既能产生原文言者企图让译文听众做出的解释,又不让听众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三、关联翻译理论下的英汉谚语翻译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这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也为动态灵活地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既然英汉谚语翻译的实质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动态的明示——推理活动、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为了交际成功或取得一定的交际效果,译者自然需要通过原文语言、句法、语义、文体等各层面的交际线索来进行推理,做出语境假设。在这里,语境并不指话语交际双方外部环境的某一个部分,如某话语前后的语段、环境情况、文化因素等,而是指交际双方关于世界的假设的一部分,即认知环境。译者既要根据各种交际线索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又必须了解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判断原文作者企图传达给读者的语境假设在译文读者的潜在语境中是否存在,从可利用的全部假设中调出所需的语境假设是否十分费力,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能否达成平衡一致等。译者应尽量使自己的思维与原文作者、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相关联,在有关联的数个阐释中选出关联性最佳的那一个,为最佳译文创造足够的合适的语境效果,最终使译文成为解释原文中与译文读者有着足够关联,能产生足够语境效果的那二部分。因此,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辖制英汉谚语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关联,而最佳关联性则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作为中介的译者需要综合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这两个因素,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努力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根据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具体情况,译者可以分别采用一些基本方法来翻译英汉谚语。
第一,如果生活环境大体相似,那么译文读者无需花费太多的处理努力,就能推理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那么译者就应采用直译法来翻译英汉谚语。
第二,如果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原文作者运用谚语的意图是想让读者认知和了解谚语的意义、形象和语法结构,但译文读者的企盼又刚好与之一致时,那么译者也应采用直译法。
第三,如果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不同,原文作者运用谚语的意图只是想让读者了解谚语的意义,而译文读者的企盼也只是想了解该谚语的意义时,译者可采用意译法或同义谚语借用法。综上所述,谚语是民族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英汉两语属不同语系,其谚语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各自的表达方式也不同,故在翻译中找不到各自对应谚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关联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英汉谚语翻译是一种对原语进行阐释动态的明示——推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方式。译者的任务就是以关联为原则,根据自己对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评估和判断,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关联翻译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为评判依据,对英汉谚语翻译方法的适用范畴进行了动态界定,能有效解释各种翻译方法取舍的缘由,因而对英汉谚语的翻译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