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古代小说
学习目标
1.阅读
(1)激发阅读古代长篇小说的兴趣,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2)养成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人物的习惯,善于把握情节发展的脉络。
(3)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把对小说人物的讨论放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
2.写作
(1)学习古代小说细致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刻画身边熟悉的人。
(2)就古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或写法的多样性写一篇探究心得。
3.口语交际
(1)口头复述课文情节,讲得越细越好。
(2)独立自主地探究问题,学习运用点评的方式,以三言两语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智取生辰纲》通过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体现出的智慧和力量。
《杨修之死》记叙了曹操杀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
《范进中举》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了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趋炎附势的嘴脸,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丑陋灵魂,将矛头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香菱学诗》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展示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香菱学诗,黛玉教诗都给人以启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香菱虽然身份低微,但她聪颖坚毅,不甘心于粗俗的现状而发愤自强,这一艺术形象很有典型意义。
2.阅读建议
(1)课前阅读《水浒传》第十二、十三、十六、十七回,了解杨志性格发展的全过程。
《智取生辰纲》紧扣标题中的“智”字行文,学习中应以“智”字作为突破口。在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能复述故事梗概;从分析情节入手,通过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杨修之死》一文,应先排除语言上的障碍,熟读课文,能够分别复述曹操和杨修之间当前和过去发生的事情,在剖析文中重要细节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杨修和曹操不同的性格特征。
(3)《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4)《香菱学诗》中有不少难懂的名词及术语,应当做好课前预习,细读注释,熟悉故事大意,了解香菱的身世和处境。全文重点写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应抓住本文的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3.相关知识
(1)《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被逼上梁山的成长道路。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每人有每人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人物的迥异性格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孕育短篇,至今仍然影响着众多文艺作品。小说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影响。
(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它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表现为对战争的精彩描写。
(3)《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清人吴敬梓著。全书共55回,由许多彼此独立的故事连缀而成,主要内容是批评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禄观念,着重抨击科举制度,刻画士人的种种丑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在艺术上,讽刺手法超过了以往任何作品。
(4)明清科举制度简介:隋朝以前,我国职官制为察举制(魏晋以后称“九品中正”制),即由官吏或有声望的人直接推荐,政府“量才录用”。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用。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基本相同。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取得入学资格的意思),入泮,游泮(周代诸侯的学校门前有半圆形的池,称泮水,学校称泮宫)。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又称秋闱,亦称大比。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的举人,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5)《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共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著,后40回为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府的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暗示了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