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教案设计

巢宗祺:高中语文新课程这么一个新的体系,有必修课选修课,选修课又有搞出这五个系列。有的出版社它编辑出版了十几种教材。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可能对咱们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有的内容可能过去在语文课里边接触过,写作的问题、语音文字的问题多多少少都接触过,但是建设成这个选修教材、一个选修模块以后它成系统的了。这样一来呢,可能对咱们语文老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高中新课程也就是说对于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那么很多地方的语文老师就有点胆怯了,我们怎么办?全新的教材很多,可能有很多顾虑。那么我想就问一下你们几位老师,我们面对这新课程的这个选修课,我们语文老师,如果自己觉得知识储备不足,我们有些什么样的措施?什么样的打算?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

钱志惠:巢教授是这样的。刚才您说到这个有些老师有点胆怯,我感觉到我在面对这么多选修教材的时候,首先第一个我们在学校已经选用一些课程,一些模块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这个知识储备是太差,自己的那种学养不足以来应对学生的这种需求。举个例子,我们这个苏教版里面有一个《鲁迅作品选读》,正好这个有一个学者,大学学者他到中学里去教学,我们去观摩他的课,我们看他的那个选修教材实际上也是根据中学的那个选修课程的开设然后编写的,整个一个系统也是这个样子。但是我们去看了之后,就感觉到我们自己平时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本身它有难度,那么我们如果我们确确实实没有那么深地去专门研究,包括在大学里面学习的时候,也是浮光掠影。所以现在时候再去从这个选修的角度,去陶冶,去鉴赏鲁迅作品,就感到非常困难。我感觉到我们作为年轻老师来讲,唯一的一个长处就是说精力比较足,那我们就是先靠时间磨,当然我们学校的条件比较好,所以说我们基本上每个老师都有电脑配备,然后网络是联通的,所以我们也是长时间地挂在网上,学校网络流量一直是很大的,因为很多包括像我这样的年轻老师都是这样子挂在上面。有的时候几天下来眼睛就花了,但是没办法,这个东西确确实实,自己感觉到确实难以应对,原有的那种知识储备确实难以应对,那么正因为这种挑战也给我们自身带来了一种成长的契机。平时说句实在话,如果就原来的老教材,我们也教过教那个课,感觉到有难度;有难度的时候,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我们跟着听课,这个你这个老教师早上一节课,我把进度放慢一点,我听一节我上一节,然后我依葫芦画瓢,总归能画得像……

巢宗祺:现买现卖。

钱志惠:对。甚至有的时候着急地上一节课,然后上完了下一节课就卖了,那个时候记忆非常好的,甚至能够把老师的话都背出来的。有时候老教师还要手把手地教。

唐江澎:现在有一个新情况就是说不是说你年轻,你觉得贮备不够,年轻的和年龄大的都会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开玩笑说面对新教材,所有的积累都成为回归起点,我们大家都是新手了。

钱志惠:现在我们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原生态的,每个人都没有创新的东西。那么第二个我感觉就是说我们怎么来弥补。就是要学习。学养上确实我们还是得积极地培养。我们整个语文组,现在不仅仅是参与课改的那个备课组,因为有的还没进入这一层次,那么发动全组的力量来做这样的事情,加上学校再从外面请来学者专家一起研究,给我们提供一些很好的启发。所以我感觉到就目前来讲还能够凑合,只能说是凑合不能够讲应付自如。这个面对新的东西,比如说要开这个模块,另外一个模块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感觉到对我们来讲,确实也是一种鞭策。

巢宗祺:新课程的建设体现了我们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我们要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人人都得要树立这样的一个意识——终身学习。所以现在的选修课,其实包括必修课跟教材上教学理念,有很多的新的东西促使老师去学习。这也是怎么推动我们确立终身学习意识的一个好时机。

唐江澎:我们一直也在谈这个问题,就是过去讲那个“活到老学到老”是对人生的一种勉励;而现在呢倒过来讲,就是如果不能学到老,你这个职业生涯,从你这个职业生涯来说,就很难到老。所以它是一种基本的人生需求。所以在学校里面我们也强调把学习作为我们教师的一种职业生存方式。

巢宗祺:实际上是我们需要形成新的生活方式。

钱志惠:以前的学习可能更多的从自身的修身养性啊,闲情逸志啊这些方面,就是感觉要改变生活,但是现在这个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你必须要去补充自己的学养,而这个是恰恰是一个工作的专业化,你必须要这样。

柏俊荣:以前的一些老师们,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艺术能力的研究和提升,现在在这种基础上,迫使你专业水平、专业素养这些方面也要学习,也要提高,既要做杂家又要做专家。

唐江澎:其实我们也听到好多人在抱怨,辛辛苦苦积累了那么多年,那么多的篇目我都熟悉了,现在要把它通通地抛掉了,面对这么多新教材觉得很困难。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逻辑上面的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你倡导的,你教给学生的实际上是叫他们会读书要多读书。而你老师本身呢?又是一个连新课文新教材这么一点点阅读量你都觉得头疼,都不想去钻研,这么一个不肯读书,不愿意读新教材,不愿意接受新东西的人,怎么可能培养出会读书的学生来呢?所以有一个问题,就是长期地使用一种教材,可能导致一种职业惰性。他一想这篇文章我老早熟悉的,这个太熟悉之后,到中间就没有陌生感,没有阅读新鲜感。如果是一种新的形式的话,你独立自主地从中间钻研,你把你的这个学习经验、学习体验、学习感受再与学生来分享与交流,这个课堂的这种气氛,它的这个所带来的课程观念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就是作为哪怕是一种逼迫,也应该是我们老师不断地面对一些新的东西。过几年应该有这样的,不是老是几十年一贯的……

巢宗祺:将来这个社会老师要遇到这样的挑战恐怕更严重。为什么呢?学生能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现在在市场上能见到的书是各种各样,鱼龙混杂。过去你老师就有这么一句话,要教学生一杯水,我们老师要有一桶水。你现在一桶水可能都应付不了。经常是学生看的东西,你老师没有看到过。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你怎么去应对?有很多新的问题。

钱志惠:我感觉就是在这个选修教学过程中间,恰恰体现了一种老师跟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比如说现在这个选修教材,它其实有的时候,也是一些专家学者在那搜起来,凭着他们那种经验。因为像我们个人来讲,作为一个普遍的中学老师,他的阅读量、阅读面、深度可能还达不到那种要求。但是现在在这个选修的教学制度下面,我们不得不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么有的时候,甚至是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那必须要去读。去读的时候,恰恰读出味道来了。有的时候我们重读经典,这样一来呢,对我们学生的启发,是非常好的。我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说我们在教那个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像萧红这样一名二三十年代一个女作家,其实对现在的这个中学生来讲太陌生了,甚至他们说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然后你跟他提出来这个人是那个时代,他嗤之以鼻。他现在只关心网络小说,只关心那种所谓的校园小说,那种新概念的东西,很悬的东西。然后到真正静下心去读的时候,他读出味道了。所以我记得我一个学生,他那天上完了那个课之后,他写了一个练笔,他说我永远记得这一天,是4月25号,这一天我认识了萧红,我要开始走进萧红。我就感觉到,就是我们这个选修教学如果达到这样一种目的的话,这也就是我们新课程所想向我们分享的

唐江澎:非常显著的变化。就是实施新课程,尤其是进入选修教材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开始爱读书了,多读书了。

查看更多
【关于选修课教学的讨论】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842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