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教学分析

7、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的形象、色彩、声音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如教《山中访友》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张家界风光》片,那清丽的金鞭溪、迷人的十里画廊、鬼斧神工般雕凿出来的黄龙洞……,不仅学生,就连教师也被深深引吸住了。在此基础上再行引导:“大自然是如此美丽,令人神往,下面让我们跟随李汉荣,用心去和大自然——‘他的朋友们’交流吧!”这样开头激趣,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对下面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

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益的先导,是同学们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山中访友》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作者到美丽的山中寻访的是不是他生活中的友人?他寻访的友人是谁呢?”这些问题很快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2、以境化情:

心理学专家们认为,人的情感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进而加快加深学生心中的情感体验。如教初一《山中访友》一文,文中描绘了瀑布大哥、悬崖爷爷、山泉姐姐、白云大嫂,……等情态各异的景物,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画面的演示和音乐伴读等手段,使学生充分体味自然界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丽多情;当然教师也可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营造优美情景,达到以境化情的目的。

〖新课标下如何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设问激趣

设问就是有意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课程教改中,许多教师重视“设问”,以致将设问看作是教学艺术的精华。但在传统意义上,总是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将部分设问权下放到学习小组下放到个人,学生设计问题,教师和学生来共同解答,如学完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后,采用比较式教学,学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中,围绕那只顽强的蜜蜂求生的活动线索,学生设计的问题就有:中国人和外国人写小昆虫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克伦·沃森的文中,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怎样?当这只蜜蜂逃生消失后,我才发现,自己还跪在地上,已跪了好久好久,为什么?勇敢的小蜜蜂对你的启示有哪些?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向同学发出质疑和挑战,又提升了学习的质量,上升到研究性学习的较高层面。又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是篇自读课文,学生自学中设计的问题有:作者山中访了哪些朋友?各位朋友面貌如何?为什么?“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结尾的省略号能改成句号吗?作者是写本文正值青少年还是中老年?这些问题的探讨,拓宽了课文学习天地,将思想,情感,意蕴引向全新的境地,给语文学习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

〖怎样上活语文课〗

二、巧妙设置悬念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可先让学生猜一猜“作者去山中访问一位怎么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这样设置悬念,并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绘的童话般的世界。弄清作者所访之友,从而使学生明白课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以及全文所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样教读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追蝴蝶教学点滴体会〗

三、借助媒体创设“动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要使学生感到兴趣,就应从语文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用电脑媒体,用生动的画面、直观的动态演示、适量的声响效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山中访友》,我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美时,展现了两组句子:

第一组:比较两个句子的优劣。

1、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早晨,好清爽!心里的感受好清爽。

2、走出门,迎面吹来一阵清风,看到草木上的露水,闻到一股栀子花的清香,我感到十分清爽。

第二组:比较两个句子的优劣。

1、你好!白云大嫂!月亮的好女儿,天空的好护士,你洁白的身影,让憔悴的天空返老还童,露出湛蓝的笑容。

2、湛蓝的天空,飘荡着朵朵白云,把美丽的天空点缀得更加美丽。

第一个句子是原文的,第二个句子是学生的习作。学生对此较感兴趣,课堂上畅所欲言,气氛活跃。甚至连学习基础较差的邱小龙同学也要抢着机会来表现自己。之后,我又展现了椒江烈士陵园,星星广场,江滨公园,景元花园等本地风景,使学生产生近乎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尔后,要他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与这些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感觉,效果不错。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发展,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查看更多
【《山中访友》教学杂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750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