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后记

教学分析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讲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文章构思巧妙,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让生活在南方海滨城市的汕头学生来深刻理解课文,却有较大的难度。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挺秀,以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做到了在教学语言上花力气,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教学效果较好。

《白杨》教学后记

一、媒体课件引路,攻破难点

首先从课题入手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写些什么?白杨树有什么特点?新疆大戈壁滩是怎样的?)然后播放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让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是:直、高大、适应性强、生命力顽强,再了解新疆大壁滩。出示投影《中国地图》,找出新疆的位置,并指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原来那里地广人稀,建国50多年以来,经过一批批建设者的开发,现在已经繁荣起来了。接着观看图片《新疆的过去与现在》让学生先了解大戈壁的荒凉景象与恶劣的环境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垦荒的景象。再了解,经过建设者们的艰辛开发,现在新疆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而攻破了教学的难点。

二、解词析句,读读议议

1、解词:

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等词。突出大戈壁的荒凉景象与恶劣的环境。在指导学生解词时,不但启发学生理解词语本身意义,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2、析句: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启发学生深入挖掘句子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树和人类的关系,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3、读读:

《白杨》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白杨赞美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师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并注意指导学生读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读出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献身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4、议议:

课堂通过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你知道‘爸爸’当时的神态为什么有些变化?它在想什么?”通过议一议,让学生体会老一辈建设者为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对一些难理解的、与学生的现实有一些距离的课文,要尽量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攻破难点,还要重视语言的理解,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功夫。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根基。

查看更多
【《白杨》教学后记】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675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