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致大雁》课堂实录

教学分析

一、激情朗诵

高中语文:《致大雁》课堂实录

1、老师:我唱得好,学生非常期待。这时老师配乐诗朗读(一二四部分)。学生静听。全场寂静,大家都在用心聆听韩老师的朗读。

读完之后,会场响起掌声。

2、我唱的好吗?平时唱什么?(流行歌曲)呵呵,还是我唱得好。

二、新授课文。

1、背诵课文第一部分,大家用心唱一唱,用个三五分钟试一试。想出声就不出声,不想出声就暂时不出声。

2、学生自由诵读。

3、师:背不熟也没有关系,时间短。背过的举起手来。老师要检查起来的,大庭广众之下,指名让你站起来可能有些紧张,我们一起来背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熟练。

4、学生齐背。

5、师:下面请一个人来背,这个人包括我在内,当场让我来背可以吗?学这篇文章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诵一遍,非常适合诵的文章,声情并茂的来唱一唱。第二个是背两段,比较好的文章一定要背一背,语文课上节节都要背二三百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老师先来背,大家检查一下,我可不会偷看,镜头对着我,有些紧张。老师故意背错,第一句话就背错了,这时学生自觉纠正,这里有个时间顺序,把第二句提到第一句,顺序就颠倒了。写文章是有顺序的。

6、师开始有感情地背诵。“仰起头……”我说“仰望”可以吗?

学生说不行,交流为什么。之后老师让学生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老师接着再背,“仰着头……”能不能把“凝视”换成“向往”?为什么?教师随机指导。

7、第三个方法,把诵的背过来还不行,还要讲讲道理。要学语文的第三个方法就是“理几片”。下面我们继续往下理。“严寒……”你找几个字,代表的就是“严寒”,找到的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再往后面来找找。“酷暑”后面又写了八个字,这叫铺写,本来可以写得简单写,这样写就写得比较形象,有诗意。下面还有铺写的部分。“漫长……征途”,对它的铺写。学生齐读。停下来,声音读得太小。

这里写道“击雷闪电……险阻”,想想怎么样排序列,不能看,想一想。(生:先说的天气,然后是高山,然后是江河……)从高到低。可能忘记了,老师给提示。

另一男生站起来来说,还是说不下来,老师又和其一起梳理。这算什么地方?(生无言,师引导它是天上的,还是地上的?这种组合也有顺序)

接下来往下看,“然而,你们起程了”,再往后找,哪些又是对你们启程的铺写?生齐读。

8、下面,咱们进入第四部分,理解了铺写,我们就仿一仿。把“启程”改两个字“飞天”,把“你们”改成“我们”,我们飞天,现在我们是神州七号,三男三女,我们要飞天了,仿一仿写个三两句,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肩负着什么?听到了什么?尽可能写得形象一些,不要死板的模仿,想想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你们乘机起飞,一定要用心去写。把启程展开,我们把飞天展开,写两句也没关系。

9、学生没写完,让学生直接用语言交流,说两句也没有关系。

一女生:没有死亡的害怕,对人民的期望。

一男生:喜悦的心情。

一女生:俯视大地的感觉。

一生:听到了……

继续交流。一生:我们激动地看着星星,星星……

10、下面看看课文题目,所有的文章都有题记。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写上题记,用诗意又有哲理的一句话。

学生自由交流。

11、看黑板,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思路。课文讲完了,一千四多字的文章,这就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板书:

1、诵一遍铺写

2、背两段

3、理几片

4、仿几言我们飞天

韩军老师说课:

第一,不想把本来可以在高中甚至在大学中文系讲的内容,放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比如,讲赵丽宏的背景:他当过知青,受尽磨难,是个老三届,然后通过七七年、七八年高考回城,做了作家,现在又成了著名作家,主编〈萌芽杂志〉,“大雁”就是他个人,甚至有追求的老三届的一代人的写照和象征。如果把这一点讲给初中的孩子,可能至少需要十分钟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孩子也不一定能理解。再比如,讲象征的写法,大雁就是有追求、不怕磨难的人们的象征,如果讲这一点,我恐怕至少要需要四五分钟,孩子听了也可能一知半解,所以说这些我都大胆地删除了,没讲。但是孩子是否感觉到了这篇文章那种不畏艰难、不畏险阻、不懈追求的那种象征意义呢?其实已经感觉到了,而且比较深入地感觉到了,甚至受到一种撞击。怎么感觉到的呢?就是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感情投入的诵读,让孩子感觉到的。所以讲课的时候要能删则删,能少则少,上课时候多做减法和除法,备课时多做加法和乘法。不能在备课时备了些什么,就到课堂上全部讲出来,使得一堂课满满当当,叠床加屋,“多则无益”,对孩子学语文不一定就有多少好处。尤其对孩子学最基础的语言文字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讲多了反而会冲击了初中孩子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初中的孩子学语言文字是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捉住了这个基本和基础,就是语文教育的本然。

第二,我坚决反对把语文课上成哲理课、思想品德课、历史课、班会课。现在有些语文课我感觉到就是哲理课、思想品德课、历史课、班会课这几种课,是四不像、是大杂荟。语文老师成了哲理课老师、思想品德课老师、历史课教师、成了班主任,语文课上唯独少了语言文字,那么我们何必按排语文课呢?语文课的意义就是语言文字,尤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应该大胆地提出来,语文课上要姓“语”。

第三,教给学生方法。我这堂课教给了学生四个学语文的方法,遇到比较美妙的文章,可以诵一遍、背几段、理几片、仿几言,学会了这些方法,孩子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学其他的文章,所以说我这堂课是方法第一,是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

第四,每堂课讲一篇千字白话文。一篇千字左右的白话文,千万不要讲两三课时。如此算下来,一学期有95节语文课,大约就可以讲九十篇左右的文章,一节课一篇千字白话文,是举一,那么95节语文课加起来就是举三了。我们现在一学期只学30篇文章,而按照我这种主张,一学期可以学90篇左右的文章,换句话来说,一学期完全可以学三册语文课本(每册课本三十篇),孩子见多识广,也就“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这是语文教育的真谛。

于春祥评课:

(由于和一位临座教师在调试机子,所以于主任很多重要评课内容没有及时记录,敬请于主任包容)

老师的示范朗读,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决定一些教学策略。然后肯定了一些改革方法,如高效率,敢于打破一些限制。我以为学生的投入度不高,时间准备不充分,这是一个问题,我有一个观点,要让学生起来表达一个东西,他能够表达起来时他会很自信,给他一段时间,给他一点预习,给他一定的思考,让他自信起来。自信非常重要,自信是怎么丢失的?这是我正在写的一个案例,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谁让孩子失去自信,谁就把预习打消掉,谁就把给他准备的时间打消掉。

六一中学刘春修校长: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如果把它丢失了,语文课就本末倒置了,反朴归真,新语文,他的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返朴归真。韩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都在他的书里面,盼望大家认真读一读。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致大雁》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663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