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喙、雨、箝、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喙、雨、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2、这个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请出今天要出场的主人公“鹬”和“蚌”,师书写二字,一边写,老师一边教学“鹬、蚌”两个字。

3、出示幻灯片,认识“鹬”“蚌”两种动物的特点。

鹬是一种在水边觅食的水鸟。课件2出示“鹬”的图画。它的特点是什么?(嘴巴尖而长,腿细而长。)

课件3再出示“蚌”的图画。蚌我们可不陌生,它跟蛤蜊一样都是带壳的水生贝类,就是个头大。有的蚌像碗一样大。它用两扇贝壳合起来夹东西可紧了。

3、老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质疑:通过课题,有什么问题想弄明白的?(为什么争斗?如何争斗?结果如何?)(师相机板书)大家的问题都直奔中心,知道故事围绕一个“争”字展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请大家打开书,(课件4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弄清楚每个字的字音,并读准确,然后我请同学起来读。(指名读,纠正生读错的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重点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边听边用铅笔给这篇古文画出节奏。

3、课件出示断句,生对照改正。再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则寓言故事。

指名生朗读,多抽,(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然后齐读。

三、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有几分古人的味道。下面请大家自己对照着译文读一读,要读懂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同时还要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文中这几个重点字,如果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小声讨论。(课件出示重点字)

2、学生反馈重点字的理解,师幻灯片出示。

了解通假字,并理解。

3、先自己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4、看来这个故事大家都读懂了,相信这一次大家会读得更好。齐读全文。

5、师:课文都会读了,下面就随我一起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鹬蚌相争的原因,请用——勾画出来。(指名反馈)

出示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师:鹬蚌之所以相争就是因为:啄其肉,箝其喙。(板书)

6、师指导读第一句。

(1)师: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慢慢进入了梦乡,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这时候的蚌是怎样的,鹬又是怎么样的?你能读一读吗?(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2)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此时,河蚌是怎样想的?

鹬啄其肉就是想要蚌的性命,而蚌要极力保全自己的性命,可见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齐读第一句)

7、师:我们弄明白了鹬蚌相争的原因,那它们又是怎样相争的呢?用波浪线勾出,并做上批注。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二、三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2)指导朗读二三句。

1、师:老师听明白了,如果鹬的嘴拔不出来,鹬就会被活活饿死;如果不下雨,蚌也会被活活干死的。(老师边说边板书:不出即死、不雨即死)我想请两个孩子来对读。一个当蚌,一个当鹬。(指名对读) 2、师: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觉得鹬和蚌好像在聊天呢!可是今天鹬和蚌却在相争。现在请孩子们和你的同桌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相争的味,在练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请孩子们,借助译文用自己的话练练,练出相争的味了,再用古文的话练练。

(同桌对读)

师:孩子们读得可真投入呀,老师要请两位自信的孩子来读读。(抽一对生读)

3、师:有那么一点点相争的味了。孩子们请仔细想想,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想吃掉它,可是蚌不让鹬吃,反而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

4、师指导朗读

第一次引导:运用“得意扬扬、不甘示弱”

第二次引导:运用“恶狠狠、气急败坏”

第三次引导:运用“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师过渡:它们俩你不放我,我不放你,这简直就是——生死相争呀!

5、(出示课件)拓展:鹬蚌还会争些什么呢?

鹬曰:“今日( ),明日( ),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 ),明日( ),即有死鹬。”

6、师引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它们俩都不放开对方,坚持着,相持着,此时,鹬“筋疲力尽”曰(师示意孩子读),蚌亦“无精打采”谓鹬曰(师示意孩子读)。

7、师:孩子们,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蚌紧紧地夹住鹬的嘴,它们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就叫做——生齐读:鹬蚌相争(课件出示)

(3)学习最后一句

1、师:就这样,鹬和蚌斗的已经疲惫不堪了,可它们还是谁也不让谁,这时有位渔夫看见了——(出示大屏幕)齐读最后一句。

(4)出示第四句: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师:对,正因为鹬和蚌的激烈相争,互不相让,渔翁才有机会得利。这就叫做——(课件出示,生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再读。

(师板书:渔翁得利)

师:渔翁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5)男女分角色齐读全文。

(6)思考: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7)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拓展思维及总结

(1)师:捉住鹬蚌的渔夫看到自己轻而易举捕获的食物,仰天大笑。此时,被捉的鹬、蚌,听到渔翁这么得意的笑声,它们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拓展:请同学们为故事续写一段结尾,古文或白话文均可。(提示:突出鹬蚌的对话,尤其是加入恰当的提示语,比如两者的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写具体,使让文章更丰满。)(生练笔并反馈)

(2)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是啊,谦让可是一种美德。如果它们俩好好相处、互相谦让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3)引出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是这个小故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大家想看看吗?(播放动画片)

(4)看完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揭示主题“冲突”。(师板书)

(5)课件出示寓言的寓意,生齐读。

(6)师总结:一个“争”使得鹬蚌两败俱伤,渔翁坐享其成。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推荐书籍

师: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等都出自这部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本书。

板书设计:

啄其肉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箝其喙

查看更多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570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