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教学分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

摘要: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智力活动,也不仅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重组和运用

能力,以及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能力,而是一种创造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

探索问题并不断进取的心理趋向,也是一种善于敏锐地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改变自

我、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搞教育的人总是执着地思考着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他们的人生旅途能走得更正确、更稳健、也更有创新,也必须时时刻刻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面对着未来,面对着未来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我不禁想到教师的自我发展问题。其实,教师的自我发展已成为国际上教师发展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正是在教师自我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了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了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了确认。在人类社会面临深刻变化的时代,教师的价值与教育的不可替代性才被重新挖掘了出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与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与渠道,以及学生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程度以及体验、实践程度;研究性学习也是主要由学生完成的教学活动,他既赋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得以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内在动力;如果说,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的感受与体验正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如何自我发展呢?

首先,要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中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而现代师生关系强调了师生的人格平等,学生的思想、情感、毅志、行为方式都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都应服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教师的首要任务变设计者、组织者、控制者、评价者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者、课堂的参与者、建设者,教师的工作是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倾向,并积极引导其主动地吸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关系应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要,而教师的教学动力是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互通有无的,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特别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与个人在知识上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时,师生的关系就应该变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教育实践的过程,新的教育需要新的观念指导,更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师生关系的改变来实现。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如同关注一位现代教师的重要素质一样,珍爱生命、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也是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教育理念,无法想象一位疲惫厌世、毫无乐趣与信念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绽放出生命的花朵。教知识首先教做人,教师要相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有自主选择的愿望与权利,只有承认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找到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充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要深信教育是改变人,而不是管束人。过去教育是死守教室,现在教育是走向社会;过去教育是灌输知识,现在教育是学会创造;过去教育是记住别人的思考,现在教育是产生自己的思考。教育在经过了一长段时间的阵痛以后,由束缚走向塑造,由模仿走向体验,由知识的积累走向健全人格的重建。

第三、确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要通过人格魅力、言行举止、学术才华赢得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在最大程度上理解、宽待和善待学生,最小限度地用道德评价的尺子去定论学生,是最重要的职业形象。教育学家说,怎样把“差生”转化为“优等生”呢?最有效的办法是把那个“差”字改成“优”,把学生当作天才来教,就能教出真正的天才。所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肯定学生在研究中所付出的辛劳,既而鼓励他们百折不挠,并对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帮助其解决一些困难。因为,许多富有创造的人物,在他所从事的创造领域中,往往是不受习俗束缚的不顺从者,创造的火花就蕴藏在鲜明的个性中。哈佛大学出版的《多元智能》中提到人的智能结构有七种,过去的教学活动只侧重于人的语言、数理智能,而在研究性学习中,人的各种智能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差生”,可能在教师的充分信任与爱护下,变得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这种例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教育需要沟通,沟通需要民主、平等,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学生在成长中,需要的是激励与“唤醒”,离开了民主与平等的职业形象,何来对学生人格的“唤醒”与“重塑”? 所以教师应具有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当学生走来对教师说悄悄话时,教师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教师存在着隔膜,那么哪怕再精致的教育,它的效果还是零。这就是古人说的“敬其师而信其道”,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曾经这样描述:“不管你给学生灌输怎样细节,他们以后在生活中再运用的机会还是无限小的,就是碰到了,他们可能已把你教的细节忘得差不多了。” 怀特海的说法也许过于悲观,但新形势下的教师能力的确不再是传输知识的能力了,而是走向学生心灵的能力,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了。

第四、教师要成为教育的研究者和终生学习者。

教育对象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使得哪怕是经验最丰富的教师,也会对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即使会有教育经验的相似性,也因没有相同性而无法照搬,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原本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了挑战性,教师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只有成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而这种过渡的唯一方式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话,超越自己的思维,反思自己的行动,在实践中增强才干。

学习没有毕业的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终身学习的的挑战,由传统的文凭认定到现在的实力认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可喜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契机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的确立与坚持,可以说,技术会被淘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我发展不会被淘汰,相反,教师只有在不断地自我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

参考文献:

李祎,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陆璟,研究性学习及基本特征,上海:《教育发展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希望对你有帮助!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自我发展】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7552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