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学科 | 时间 | 年级 | 设计单位 | 主备人 | 参与人 |
语文 | 2014.10 | 八年级 |
学习目标
1.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
2.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重、难点
1、 重点: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
2、 难点: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以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学、探、测”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里,我们知道了亲情的伟大。一个背影,可以融注深深的父爱;甜甜的泥土,可以蕴含着母爱的春晖;人琴俱亡,展现的是兄弟手足情深。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父母的心》,她将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父母之爱。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
2.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三】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他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亚洲第二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899年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1926年写《伊豆的舞女》而成名。1968年因《雪国》《千羽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是个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写了超过500部(篇)小说(含140多篇掌小说),中长篇小说一般都在八万至十二三万字内,掌小说短者仅有数百字。他一生获得过很多荣誉:
菊池奖(1944)
艺术院奖(1952)
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
野间文艺奖(1954)
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
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
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
作品风格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四】 自主导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划出你认为难读、难写字和需要理解的重要词语。
1、给下列字注音:
濑(lài) 佣(yōng) 酬(chóu) 舱(cāng) 褴褛(lánlǚ)
2、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如数奉还:按照原数还给人家,如:依照、按照
(二)复述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请你用课文里的句子或者是你自己的语言复述】
这是发生在日本一艘轮船上的故事……描写了在这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
【学生跳读课文解决学案上表格1】
1、 故事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情节来表现主题的?故事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找出父母换孩子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以及每次要回孩子时的理由。
完成表格
情节 | 表情 | 理由 |
送走大儿子时 |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 过好日子 继承家业 一百元 |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 无精打采 | 接班人 |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 失魂落魄 | 和去世婆婆一模一样 |
要回女儿时 | 不好意思 痛哭失声 | 太小 太冷酷无情 |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三、三读课文,感悟真情
在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之中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父母那浓浓的爱。
1、每一次送出孩子时这对贫穷的父母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请你仔细品味课文中“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概括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
情境 | 心理活动 |
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 犹豫不决,要求商量 |
送走长子时 | 条件优越,减轻负担 |
用次子换长子时 | 难舍长子,想法换回 |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 难舍次子,设法换回 |
要回女儿时 | 难舍女儿,决意不送 |
一波三折故事情节背后反映的是“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的“一波三折”从而体现了父母对子女一片浓浓的爱心
2、故事的结尾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团聚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呢?
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总觉得有一缕哀怨的情调,产生一种伤感的情绪。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
【五】合作探究
1. 文章一开始就写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现在这样的好处是:①符合生活的真实;②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③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2. 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教师可以从理性和感性(感觉和情感)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从理性上说是不明智的,但理性却是经不住情感的考验,世间任何事物都不能与父母对子女的爱相比。
[引导]:文中几次换孩子的过程,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对贫穷的父母在整件事中经历了何等曲折、复杂、痛苦的心路历程。一方面,他们爱孩子,舍不得丢弃任何一个孩子,这种浓浓的爱子之心令人动容。另一方面,他们又迫于生计,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举步难行,淡淡的哀愁萦绕我们心头。
3.为什么作品中会有这样血浓于水的爱的赞歌,又有让人黯然泪下的哀愁呢?(了解作者的心结)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幼年父母双亡,后来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他的很多作品正是他这种心绪的反映。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寓所自杀。
【六】反馈检测
1、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等你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时间3分钟)
(一方面是对本节课情感教育的检验,另一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预设]:
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目的在积累)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1、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2、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英国谚语)
3、父母的美德是儿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水深。(日本谚语)
格言、名句示例
1、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中国谚语)
2、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英国谚语)
3、父母的美德是儿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1、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2、一父对于十子之至情,较十子对于一父之至情为深。(德国谚语)
3、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西班牙谚语)
4、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偏担长。(中国谚语)
5、据说爱是下倾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胜于子女对父母的爱。(墨尔)
6、乌鸦认为自己的孩子最优秀。(英国谚语)
7、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
8、造化把一切安排得那么美妙,婴儿一到了这个世界上来,就发现有一位母亲随时爱顾他。(米西兰)
9、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塞尚)
10、母亲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克鲁普斯卡娅)
11、母亲的心是儿女的教室。(比彻)
12、母亲有如光辉灿烂的朝阳。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4、父母的美德是子女最大的财富。(法国谚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