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
3.归纳“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的义项。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熟读课文,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同学们,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劝学》,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二、作者简介
结合注释(1)教师补充
投影:
荀子属儒家学派,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要合理。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两遍)
2.检查学生读音掌握情况
投影: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吾尝跂而望矣()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君子生异也()
答案:(1)kuǐ(2)qì(3)loù(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3.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同学要根据文章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4.2~3名学生读,师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全体学生齐读一遍。
6.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完成练习一。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活动,如有疑难问题,组内可自行解决。学习小组组长作好记录,把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教师巡视或参与小组讨论,或解决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
7.检查学生活动的情况。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小组每位成员都要发言,或读课文,或翻译,或找出比喻句。
按逐段进行的方法,抽出某一小组,以读课文、翻译、读出比喻句为序,把活动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最后,由组长把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全体同学帮助其确定答案。其间,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随时提出来。
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学生既已做了练习一,说明学生对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掌握了一些,教师可不必再仔细分析。但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还需作适当的点拨,以进一步指导学生以此为线索来背诵课文。
1.教师可按下列内容逐一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尽量合书回答。
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两喻)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五喻)改变自己(三喻)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五喻)
积累(四喻)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喻)坚持(四喻)正反对比
专心(两喻)
以此明确运用比喻,把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总结文言知识,进行阅读训练,对本课小结。
[教学步骤]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叫3~4名同学背诵。
2.同桌互相背,或前后桌互相背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
1.词类活用。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情况:
明确:(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
2.特殊方式。
提问:本文特殊句式有哪些,请分别找出来并翻译。
学生思考,回答。
明确:变式句。
(1)介词结构后置
A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由水凝冻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3.固定用法。
找出下列句子多读几遍,并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4.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二。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
1.绝
例句出处释义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例句出处释义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例句出处释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例句出处释义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例句出处释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三、阅读训练(附材料,荀子《劝学》全文第四段)
投影: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①。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②。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基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面临百刃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③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④,与之具黑。兰槐⑤之根是⑥为芷,其渐⑦之⑧滫⑨,君子不近,庶人不服⑩。其质非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11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释:①苕:芦苇的穗。②所系者然也:系的处所使它这样。③蓬:草名。④涅:黑泥。⑤兰槐:香草名。⑥是:指示代词,复指根。⑦渐:侵。⑧之:指芷。⑨滫:臭水。⑩服:佩戴。○11游:有目的的旅行。
[译文]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用羽毛构筑自己的窝巢,再用毛发将它纺织起来,系挂在芦苇的嫩条上。一遇风吹,芦苇的嫩条折断,蒙鸠的窝巢也就掉在地上,结果巢里的鸟蛋北打破,幼鸟被摔死。这并不是蒙鸠的窝巢构筑得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得东西太脆弱所造成得。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在高山上面射干得树茎就能够长得长些,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蓬草生长在麻丛当中,不许要扶植就长得挺直;洁白的沙子如果和入黑泥里,也会边的跟黑泥一样黑。香草兰槐的根叫作芷,芷虽香,如果将它浸泡在臭水当中,君子就不愿接近它,百姓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芷的本质不好,而是由于被浸泡在臭水里的缘故,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地方,外出旅游一定要和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结伴,这样就能够防止自己受邪恶乖僻之人的影响,而逐渐接近“礼”“仁”之道。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然后讨论,回答此材料论述了什么道理?可以和课文结合起来,进一步了解荀子进步思想。教师注释疑难词句后,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
最后明确:论述了环境能影响人的道理。
四、小结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劝学》全文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论述了环境能够影响人的道理。他的这种观点不仅超越了前人,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我们大家要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善恶,选择环境,以利于自身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有超越荀子的想法和胆量,也就是通过学习,还要改变环境。总之,我们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布置作业
1.结合荀子的《劝学》,写篇短文,谈谈学习的重要性。
2.预习《逍遥游》
[板书设计]
提高自己
学习的意义
改变自己道理明白
学不可以已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具体生动
(中心论点)积累深入浅出
学习的方法、态度坚持正反对比(比喻)
专心
[延伸阅读]
《劝学》全文。
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读后进一步总结荀子超越前人的合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