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说明】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其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这篇文章在选作课时内容有所改动。尽管如此,但是作者通过对傍晚静态“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景象的具体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榕树的生机勃勃以及小鸟的活泼可爱,展示了一派美丽的南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对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的体会是本文的教学难点。而且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上,这篇课文是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所以也就给我的教学提前敲响了警钟。要想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中难解语句,教师在课前必须找好切入点,达到“一击既中”的效果!以下就是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后的一点感受。
【教学过程】
课文中要体会的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有这样两句: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当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读到这两个句子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第一句话比较好理解,因为不管同学们读作“不可计数shǔ”还是“不可计数shù”,当然在本课中读作“shǔ”,从数目上都给人一个多的感觉,而且这么多的树木枝干都出自“一株”树上,可想而知这棵榕树是多么的粗壮!再结合书上配以的插图,枝干有的伸入水里,有的长入土里,叫我就着插图去数这棵榕树有多少根枝干,我都数不清楚,更何况是孩子们呢?
所以我觉得这句话的理解不是太难,“读一读,看一看,数一数”相结合即可“一击即中”的了解榕树大的特点。后来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我的预测,效果非常的好!但是第二句话的理解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我在品读这句话的时候,按照课文中的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我体会到什么?“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体会到什么呢?颜色很好看,很鲜艳耀眼,那新的生命是什么呢?我感觉我有点无从说起,那对与学生而言,你想他们又能从何说起呢?其实这句话是我们巴金先生从绿色之中感受到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那怎样让孩子们能发自内心的理解生机从何而来呢?怎样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来感受这蓬勃的生机呢?如果我说出来让他们照搬写在书上做好笔记,那新课标的精神不是白学了吗?这可不行!刺猬虽满身是刺,但是也有它驳软之处,于是我反复地读这句话,决心找到它的切入点。经过我反复的推敲,我觉得可以从“颤动”一词来着手,让实践来检验我的“真理”吧!
同学们齐读了这句话“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接着我就问:“你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话音落了,教室里也安静了,连平时几个特喜欢举手的勇敢者也不见踪影了!我心中窃喜:幸亏这不是公开课,不然可要冷场了!不过更让我高兴的是这样的情景我提前已经预设到了,该出手了!接着我就问:“那你们能告诉李老师绿叶为什么会颤动吗?”你还别说,这一问真像是平静的湖水了扔进了一块石头,孩子们一下子又热闹起来,刚才可是把他们憋坏了,特别是那些“勇敢者”!小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生怕我没看见。我顺势点了一个,听听他的高见吧!那个孩子站起来,兴高采烈的说:“因为有风啊,风吹动了绿叶,绿叶就颤动了。我觉得那是叶子被风吹得翩翩起舞,他们在跳舞,他们长得那么好,颜色也那么的好看,他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展现自己的魅力!”魅力!真是美妙的回答,我从来没想到孩子的思维这么的活跃!我喜上眉梢,说:“你的回答真美好,老师好象真的看见每片叶子都活了,在跳舞,多美好的舞蹈啊!多美丽的生命啊!来让我们来翩翩起舞吧!”我用嘴吹了口气,喊到:“风来了!”孩子们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在自己的座位上“翩翩起舞”,瞧,多有生命的感觉啊!“绿叶为什么颤动?还有谁想说说么?”可能是有了前面的体验,孩子们的思路开了,举手的更多了,有的孩子说,是因为树叶非常茂盛吸引了鸟儿在这里游戏,它们从这片叶子飞到另一片叶子上,又从另片叶子飞到这片叶子上,翅膀扇动了树叶,所以绿叶在颤动啊!小鸟就是一个可爱的生命!还有的同学说,是小毛毛虫在树叶上悄悄的爬动,震动了树叶,树叶就颤动了,毛毛虫也是也个小小的生命!是蝴蝶,蜻蜓……是呀,这难道不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吗?孩子们的理解远远比教参上提供的理解生动得多了,我再次“一击即中”!此时的我那叫一个得意啊,真是甜到心里去了。这节课的快乐不言而喻。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快乐的。我的快乐来源于我巧妙的“一击”。就是这个“一击即中”让我感受到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及提问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课前没有仔细的琢磨,换个出发点来设计提问,那就完全没有今天的精彩和快乐可言了。这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想想我们的提问是不是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有没有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刁、难、怪题,使得学生无法回答,无从下口。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畏难情绪,这样的提问不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实际效果。新课标下我们的课堂难道不是一个艺术的舞台吗?而这舞台上的舞者就是学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如果我们能够在课前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课堂上顺应学生的需求,巧妙地转化难点,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片更为广阔的舞台,而我们也就能扫除很多的遗憾,去演绎更多的精彩!为这份精彩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