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中,首先的是实现教育思想的领导,尤其是校长,要以一个教育者的思想在学校的每一个领域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将他的思想变为全体教师的思想,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进行。”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常规管理方面提出了“给教师以平台,还学生以空间”这一指导思想,实践下来,收到了初步成效。下面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谈谈我们学校在常规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潜能的激发,角色的定位,是提高常规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
1、平台创立的前提是作好情况分析。近两年来,我校聘任的新教师达30多位,全校教师年龄不到30周岁的多达90%,他们中不乏各种层次的人才。因此,学校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列为重中之重,从2001年开始,“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就列为宜兴市级课题。学校团委通过支部改选、调查摸底,建起了青年人才库,确定了“人尽其才”的行动策略。
2、创设平台,即提供给教师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青年教师从走出大学校门到踏上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热情高涨,缺少的是实战经验。学校创设的平台从实践上满足了青年教师渴望探索、渴望成功的心理;从机制上体现了青年教师“出道—成长—成功”过程中不间断的“保温”功效。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参与管理的平台。学校坚持“信任第一”的原则,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打破学科、年级的界限,大胆放手,让青年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常规管理工作。根据青年教师的不同兴趣专长,分设“自助餐式”的岗位,象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思想工作,宿舍餐厅管理,校园文化宣传活动等,由青年教师自主选择,轮流上岗。象孟莉老师负责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卢小兵老师负责的校园论坛,江志强老师负责的为寄宿生服务的天气预报等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第二、自我培养的平台。我们深知,“观念是先导,关键是教师”,为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要求,我校面向全体青年教师提出了“知识结构多元化,教学能力复合化,课堂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今年下半年,围绕“师德建设,师能提高,师艺升华”三大目标,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9月份的教材分析,二是10月份的说课比赛,三是11月份的课堂才艺展示,最后陈广胜、林秀娟、马娟娟、孟莉四位老师脱颖而出,并推荐参加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第三、推陈出新的平台。我校在常规管理上有一个传统,就是在每月的常规管理例会上,都要推出一位新人,一件新事。今年上半年,面对政教工作的严峻形势,3月份确立了“查找不足”的工作思路,全体班主任找出了前阶段工作中的存在问题达数10条,突出加强了安全、网吧、法纪等方面的教育,从而确保了学校管理危急期的平稳过渡;下半年我校成立了由五位青年教师组成的课堂评议小组,体现了评判角色的转换;每两周一次的青年教师论坛,更是把青年教师推向改革前沿,王路宝讲的“探索‘教’、‘学’”之路,孔学兰讲的“启发—创新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都给全体教师带来了扑面清新的感觉。在行为规范管理方面,潘秋尔老师负责的餐厅管理卓有成效;陆晨波老师首创的“每周家校联系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蒋雷明老师负责的星级宿舍评比解决了许多寄宿生管理中的疑难杂症。
现在来看这个平台的运行情况,我们力争体现了柏拉图提出的“二八定律”原则,既培养了20%的骨干力量,又集中了80%的精力做好20%的事情,20%的事情看起来比重不大,但却是牵动常规管理全局的事情。另外,在平台的运作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错位发展”的思路,即做到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基本实现了平台无盲区,无死角,每个青年教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强项和落脚点,从而为学校整个常规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二、“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作为常规管理的主体对象——学生,我校还给他们一个全新的“空间”——就是让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这是赢得常规管理成效的重要保证。
1、空间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行知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可以说,现在“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比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窒息了学生们的勇气和智慧。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空间,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生人人地位平等,人人创造机会,人人有所追求,常规管理中,宽容每一个过失,期待每一点进步,欣赏每一个闪光点,赞许每一点成功,“尊重差异、张扬个性”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全新的演绎。
2、空间的载体是学生会。2002年下半年,我校组建了学生自治组织——学生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管理”的宗旨。据统计,三个学期来,参加竞选学生会不同管理岗位的学生达300多人,占高中学生数的30%,学生会干部在这些岗位上履行职责,帮助我们了解了许多第一手的情况。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常规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信息反馈卡及时把一周工作的情况反映出来,包括纪律、学习、校园环境、活动和合理化建议5个方面,起到了沟通渠道,检查督促的作用;在行为规范管理方面,学生会的触角已渗透到学习、安全、纪律、卫生、生活、秩序等各个方面。从而促使校内的自行车推行、餐厅排队就餐等要求成为了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校本意识,开展的“我爱蠡中”系列活动,使得“今天我以蠡中为荣,明天蠡中以我为荣”成为校园生活的主旋律;高三备考格言的征集,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比学赶帮超的热情;校园新闻网突出宣传学校发生的大事,引导学生聚焦热点,体现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校园之星的评比,“奉献的是亮点,收获的却是灿烂”;发展的“燕泥文学社”、“麦田咖啡屋”、“读书俱乐部”更为“服务同学、服务学校、锻炼自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讲,学生会的工作已成为学校常规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践告诉我们,还学生以空间,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塑造成功,张扬个性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成功之法,关于这一点,我校已申请“宜兴教育时空”作专题报道,题目就是:探索“生本”之路。
三、“自新应似长流水,日夜奔流无歇时”。正如人类认识真理之路永无尽头一样,新世纪的教育呼唤我们在常规管理领域深思以下课题:
1、常规管理重在树立全面发展观,它包含着体现时代特征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质量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树立起一个抛弃浮躁、远离功利、健康科学的全面发展观,才能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巨大的发展潜能,才能从学生身上那些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行为中找到亮点,并看到明天的辉煌。
2、常规管理贵在超越传统、超越自我,其实质是动态运行。“生命需要教育的培育,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常规管理有一个泛化的过程,从校长、教师、学生到家长、社会,共识面越来越广泛;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从提出观点、经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论、反思,到精确、完善,理解越来越深刻;有一个物化的过程,从观念、设想、方案,到操作、评估、反馈,效果越来越显著。
3、常规管理新在管理他人、教育自我,其目标是塑造成功。“校园无小事,事事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育人”,面对未来,如何寻求常规管理的最佳切入口,凸现人格魅力的教育作用,获取教师和学生在管理中的双赢,让“渗透”、“滋养”、“倾听”、“选择”、“赏识”、“尊重”、“沟通”、“激励”、“成功”等等富含时代感的易于打动心灵的词汇融入管理的思想和实践之中,更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