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 至 湖① 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答: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理解诗歌中的感情,必须对诗歌的意境有个正确的把握。厉鹗既是狭义浙派的奠基人,又是广义浙派中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诗,所写不仅仅是风景画,而是对山光水色的欣赏,对人生世事的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有所思,值得回味。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像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根据以上体会,便能很好地组织答案。
答案: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意思对即可)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明确常用的几种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其次,仔细观察题目中所限定的两句诗,将这两句诗细化到每一个词语和字。最后,在答题的步骤上应该注意,不能只是简单地说出用了什么手法和技巧,还要结合用这种手法和技巧所达到的效果。
答案: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