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处理要有整体观──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必修教材处理的几点思考〗
如何处理某一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而定。如《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既可以教新闻的常识,也可以教爱国的情感,但依据单元教学目标,选前一点即可。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都有与双基相联系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德育目标。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单元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以现场新闻的形式,报道了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事件。在课文中要引导同学们了解香港的百年沧桑,发掘我国为什么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新课程新思路 新教材新体验──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汇报 〗
新文本熟教,熟中生巧:
必修1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从标题的特点和读法入手,研究题目的涵义、感情。倒装句,读的短促,有凝重的喜悦之情;读的缓慢,有依依不舍的感情。题目还可以有哪些表述?归来了,香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新闻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现实场景?如何把现实和历史融合在一起的?有什么好处?
米字旗──降下──英国主权结束
旗 { 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象征意义
五星红旗──升起──中国行使主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让学生看着标题提疑问。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要写新闻?作者要表达一种镇养怎样的感情?等。引导学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再让学生重新给这篇新闻拟一个标题。《我参观了集中营,了解了历史真相》,《人间地狱的真相》《噩梦醒来是春天》《生命永远美丽》《悲惨的历史永远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