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丑。
2.学习课文精炼、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扇窗户,(课件1)透过它,我们看到了灿灿朝阳,朵朵白云;(课件2)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清清碧水,巍巍雄山;这也是一扇窗户,(课件3)你看到了什么?(生纷纷)不过呢,有一位澳大利亚的作家泰格勒,他将带领我们用心灵去打开这一扇特殊的窗。(课件4课题《窗》)
二、扫除阅读障碍
1.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课件5,6)
俯瞰 一泓 挪动 手肘 充塞 卡住
2. 找出文中的成语,指名板书到黑板上。
津津有味 纹丝不动 不得而知 气喘吁吁
五彩斑斓 争奇斗妍 栩栩如生 扣人心弦 大惊小怪
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一点与大家交流。
(生读,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感受。可以从情节,书法上谈,亦或是某个人的某种想法某个动作等等)
对学生回答作简要评价,重点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简要梳理情节,点出人物。师板书:靠窗的病人与不靠窗的病人。
四、结合成语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探究人性美与丑。
1.请同学们把这些成语归类,哪些与靠窗的病人有关,哪些与不靠窗的病人有关。(生归类。)
(共同明确,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成语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透过它的表面意思,你还能解读出什么?
师巡堂点拨,引导归纳总结,适时板书
(1)”五彩斑斓“,“争奇斗妍”写出了公园中美丽的景色;“扣人心弦”生动地写出了赛场的激烈;“栩栩如生”则写出了靠窗病人讲述得的形象而生动。“大惊小怪”则说明在医护人员预料之中,说明他病得很重。
(2)“津津有味”表现了另一位病人听得非常专心于入神;“不得而知”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他的内心想法;而“纹丝不动”则是因为一直被自己的嫉妒心说困扰,从某种角度上说,他根本就不想去救他。“气喘吁吁”就表现了这种急不可耐的心情,是他“纹丝不动”的最好解释。
3、继续探究:这些描写,这种心理与行为,又给我们透露出了那些信息?
(目的:探究人物的性格,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生议论纷纷,师参与小组讨论。然后共同明确;
靠窗的病人渴望生命,对生活有着满腔的热爱,所以他幻想出了这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激励自己跟病魔作顽强斗争,他是坚强的乐观的。同时,在他心目中,病友的生命同样重要,他要尽自己所能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同时也给了自己希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嘛)尽管自己同样病得很重,甚至更重,所以他更是善良的、无私的、高尚的。
另一位病人他也热爱生命,他也有善良的本性,但私欲的膨胀使他变得自私、卑劣,冷酷无情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人性被这嫉妒心淹没了,灵魂被自私的心理扭曲了。(板书:自私、卑劣、冷酷 无私、善良、高尚)
4、认识对比手法在本文的作用,明确主题。
(板书;对比)(课件7、8)
5、朗读小说高潮部分,进一步体验、感悟文章主题。(课件9、10、11)
五、由此看来,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课件12)
六、联系生活,感悟哲理
1、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靠窗的那位病人无私高尚博爱,他的心灵之窗是打开的。他的心目中有美丽的风景。冷漠的心中不会有春天,所以也看不到春天。他的心灵之窗是紧紧地关闭着的,他的心目中横着一堵墙,所以他无法看到那美丽的风景,而只能看到那光秃秃的一堵墙。
2、“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就此戛然而止了,这位病人以后会怎样呢?
大家畅想一下,当他看到一堵光秃秃的墙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假如他看到窗外的美景,又会发生什么?假如又来了一位病人,“窗”下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请大家拿起笔,尽情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结尾吧!
七、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