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一)
学习目标:通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事有详有略的安排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及其主要著作。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课前学习情况检查 | 汇报成果 | |
2 | 指导语:组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并能了解文意。 | 自读 | |
3 | 组织交流、检测 | 检测、发表见解 | |
4 | 创设情境:结合标题,看看文中一共回忆了哪些事情,这些事件,为何要安排的有详有略? | 再读文章、思考、交流 | |
5 | 组织交流、评价 | 发表见解 | |
6、 | 课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平桥村在少年鲁迅心中的地位? | 发表见解 |
第二块:理清文章脉络,想像优美画面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指导语:结合文章的标题“社戏”,按事件的发展进程可将本文分为哪几部分?” | 同桌交流、讨论 | |
2 | 组织交流、评价 | 小组代表发言 | |
3 | 指导语:通过想像,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写的生动画面画出来,并对作者描写的画面作点评。 | 明确目标 | |
4 | 巡视、参与、讨论 | 小小组交流、讨论、绘画 | |
5 | 组织交流 | 小组代表发言,自评、互评 |
课后学习: 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第3课时《社戏》(二)
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描写的优美画面;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对城市生活或农村生活的感受;
课前学习:1、划出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熟读成诵
2、搜集所生活的环境中的趣闻逸事
课堂学习:
第一块:品位秀美画面,评价城乡乐趣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指导语:组织学生阅读划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点拨和评价 | 阅读并阐述理由 |
第二块:语文活动:辩论赛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创设情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都说城里的孩子可玩的没有乡下的孩子多,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 | 发表见解 | |
2 | 将学生按城乡分成两组 | 交流趣事 | |
4 | 组织辩论: 正方:城里的生活更有趣 反方:乡下的生活更有趣 | 开展辩论 | |
5 | 主持、参与、评价 | 自评、小组互评 |
课后学习:平桥村的事情可谓是趣味无穷,但不知道平桥村的人有没有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思考平桥村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文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呢?
第4课时《社戏》(三)
学习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对平桥村人的深厚感情。
课前学习:完成上堂课的思考问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把握人物性格,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指导语: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阅读、交流、归纳、总结 | |
2 | 组织交流,小结人物性格 | 小组代表发言,补充、评价 | |
3 | 指导语:你较喜欢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组织交流,鼓励、评价 | 发表见解,谈感受 |
第二块:拓展质疑,领会作者的写作感情
教学步骤 | 教师组织 | 学生活动 | 备注 |
1 | 组织讨论:豆和戏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 | 讨论 | |
2 | 组织交流 | 发表见解 | |
3 | 设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作者的经历吗? | 思考、写作 | |
4 | 指导语:对文章本身还有可质疑的地方吗? | 思考、质疑 | |
5 | 解疑、小结 | 自我小结 | |
教学反思 |
课 后 学 习 推 荐 资 源 | |
图书资源 | 《鲁迅全集》(1938年版 作者:鲁迅 鲁迅全集出版社)《鲁迅选集》(上下册) (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传》 (作者:王晓明) |
网络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