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 张丽钧
①我四岁那年,母亲和舅舅带我去游北京卧佛寺。在放生池前,我说什么也不走了,非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母亲好劝歹劝,我死活不听,于是母亲赌气拉着舅舅就走。他们走很远了,我也没有追上去,独自趴在放生池的石栏上,眼巴巴瞅着池中的金鱼……
②那天在单位的传达室前看到了一箱螺蛳,便问门卫师傅:“是食堂买的吗?”师傅答:“不是,是音乐王老师的,要去放生。”我一下愣住了。俯身端详那小指甲盖般的螺蛳——少说,这箱里也有上万条生命吧?一想到它们的下一站不是锅中而是河中,不能不替它们欢喜。
③也曾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一大群善男信女,抬着一箱箱鱼虾龟螺,呼啦啦倒进水中。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但是,就在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人正在张网捕鱼。看得出,那边捕的,正是这边刚刚放的。我多嘴,悄声跟一个放生者说:“喂,看到那边了吗?”她说:“看到了。我放我的,他捞他的。”语气平静得让人震惊。
④朋友曾回忆过这样一件事。外婆的一条红鲤鱼蹦到水沟里了,外婆急得大呼小叫,孩子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水中追捕那条鱼。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大家都巴望着外婆把这条红鲤鱼烹给他们吃,想不到外婆却说:“这鱼不能吃,这是明天放生用的。”孩子们一听,气疯了——你咋不平说啊!早知道是放生用的,不捉它不就是了!可外婆却说:“那不行,现在放,就没人看到了。”孩子问:“放生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到啊?”外婆坦然应日:“是呢。”
⑤“放生秀”,这是多少人迷恋的一档节目啊! ⑥看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中有一幅《生的扶持》。画面上有三只螃蟹,两只在下,一只在上,上面那只螃蟹丢掉了五六个爪子,是只“残蟹”。只见“残蟹”悠然骑坐在两只“健蟹”身上,三蟹奋然前行。更让人欢喜的是丰先生的题款:一蟹失足,二蟹扶持。物知慈悲,人何不如!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怎么可以忘了更为紧切的“爱同类”呢?只要我们愿意,放生、护生的功德是随时可做的,不一定非要到池边去放生一条鱼,不一定非要到人前去放生一箱螺。功德的加分与减分,不可能是一件眼眸即可测定的事。
⑦放生池,如你能言,你会不会这样祝福芸芸众生:放手去爱,生的扶持……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6年第5期,有删改)
16.本文围绕“放生池”记叙
了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4分)
17.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从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答)(3分)
① 一时间,祝祷的,拍照的,叫好的,湖畔热闹得赛过party。
② 鱼终于被捉到手了,孩子们浑身上下弄了个泥泥水水。
选择第 句。赏析: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要详细介绍丰子恺先生《生的扶持》这幅画。(3分)
19.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两方面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6.①四岁那年,在北京卧佛寺放生池前,要让母亲逮几条金鱼给我。②王老师放生一箱螺蛳。③在南湖亲瞻放生盛举。④朋友的外婆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放生,而放生一条红鲤鱼。
17.示例一:①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放生仪式的热闹,与下文有人张网捕鱼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示例二:②“终于”表明“捉鱼”的不容易;“泥泥水水”使用了叠词,写出了孩子们浑身是水的状况。
18.丰子恺的画的内容是“生的扶持”,表现了蟹知慈悲,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我们在爱“异类”的同时,更应该“爱同类”,点明了“放生”的意义,升华了+文章的中心。
19.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写出了“放生”的意义,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