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创始人之一,哲学博士、教授,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1967年的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届主席。
马斯洛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鲁克林区,他父母是从苏联移居美国的犹太人。童年时代的马斯洛常感到孤独、痛苦,因为他是一个生活在犹太人之中的犹太儿童,没有亲朋好友。马斯洛只好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着。
马斯洛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两年后又转学威斯康星大学,并于1930年获学士学位,次年获硕士学位。在即将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马斯洛同高中时代的恋人古德曼·伯莎结了婚,马斯洛十分珍视这段时光,认为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到威斯康星时开始的。1934年,在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指导下,马斯洛完成了题为“关于猴群中支配地位的建立”的博士论文,而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在论文中,马斯洛认为支配似乎源于一种“内在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获得博士学位后,马斯洛重返纽约,以卡内基会员的资格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后又到布鲁克林学院,直至1951年。这期间,他把有关支配研究推广到对人类支配问题的研究上来,他发现具有强支配型的个体总是倾向于创新、很少遵奉宗教和具有外倾型性格,他们也不易焦虑、不易妒嫉或患神经症。从研究对象上看,马斯洛最初关注的是健康的、卓越的、占据支配地位的典型人物。在二战期间无数思想家逃往美国之际,马斯洛也相应地把研究对象转向到极杰出人物上来。并因深深钦佩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和魏思麦,而立志于个体自我实现方面的研究。
1951年至1969年,马斯洛在布兰迪斯大学工作,全身心研究心理最健康的个体。这期间,他曾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系主任兼教授,并成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领导者,担任美国心理学会1967年一1968年度的主席。1970年7月8日,马斯洛因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享年62岁。
马斯洛的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 (1954年)、《科学心理学》(1966年)、《存在心理学探索》(1968年)、《人性能达的境界》遗作等。《动机与人格》是关于人类心理自然基础的研究。《科学心理学》介绍了马斯洛的科学观和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证明了科学生活也可以是对人类怀有希望和发现新价值的生活,是热情美好的。《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的境界》是他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即他自己所说的“规范社会心理学”的探讨,其中,《存在心理学探索》是马斯洛对1954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演说、论文加以修订和扩展的汇综,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他的观点,并对未来发展做出了纲领性推断;《人性能达的境界》是马斯洛的遗作,由马斯洛1969年亲自选定的文章组成,探讨了健康与病态、创造性、价值、教育、社会、存在认知、超越和存在心理学、超越性动机八大类问题。
马斯洛是世界闻名的心理学家,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西方、苏联及我国引起很大反响,并在教育、工业、组织管理等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动机与价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1954年)由纽约哈珀和罗公司1954年首次出版,1957年出版第二版。中译本由许金声等人根据第二版译成,1987年11月由华夏出版社作为《二十世纪文库》第一版图书得以出版,全书共441页,35.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