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考实用文试题分析及2008命题趋向预测

教案设计

新课程高考试卷终于如期而至,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全新的题型:实用类文体阅读。在此之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权威的“样子”是考纲上的“题型示例”。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考纲上的示例选取了2003年上海高考卷的相应部分,这是一个重要的暗示。

新课程高考实用文试题分析及2008命题趋向预测

一、2007年特点:缤纷花开各自妍

关注一下2007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我们发现,广东卷、山东卷以及宁夏海南卷(以下称宁海卷)有着共同的特色:静悄悄地走进新课程。即大题类别是全新的,选材、命题中格外注意了“过渡”,注意对传统考点的承接和新大纲新考点的体现。

原则虽是一致的,但是三份试卷三朵花,各自缤纷各自妍。

1.命题选材:新闻类更受青睐,传记类紧随其后。

广东卷选了访谈,山东卷选了通讯,宁海卷选了人物传记。由此可见,新闻类更受命题人的青睐。

2.分值分配:在总分值基础上按照各自的特色有所倾向。

尽管都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但是,由于各家都有着自己命题赋分的自主权,所以三份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的赋分是大不同的。广东卷15分,三题分别是4、5、6分;山东卷18分,四题分别是4、4、5、5分;宁海卷25分,四题分别是5、6、6、8分。

3.考点设置:选文的多样化决定了考点设置的多样化。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色,直接影响着题目的设计。(1)整合信息、归纳评价是三份试卷共同的追求。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从文章中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三家试卷都在落实着整合信息这一实用文阅读的基本考点。且以广东卷为例,这篇对著名钢琴家傅聪的访谈采访者一共提了七个问题:①你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了吗?②你最喜爱的作曲家是谁?③我听说现在数量惊人的中国家庭送孩子去学钢琴,你怎么看这件事?④你认为追求音乐更高境界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⑤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天分?勤奋?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还是思想? ⑥你经常提到“赤子之心”这四个字,这是不是你做人、弹琴的原则?⑦什么是你说的好的音乐?这七个问题核心是四个字:“追求”“评价”。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前三个关于学钢琴,后四个关于对音乐的追求与评价。每个方面内部都又包括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包括对傅聪学钢琴的了解,对他兴趣爱好的了解,也包括对当前中国现状的采访。这样即可组织出答案要点。宁海卷第16题“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答题思路也是如此。

“归纳评价”是在“整合信息”基础上更高的要求,这在三份试卷里都有充分的体现。作为新闻采访,采访者往往希望得到被采访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评价,在阅读时我们应能看出被采访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被采访者对所谈的事物是赞颂还是批评,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保留,需要考生仔细分辨。采访者、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态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来的,有的则是分散在多处,我们只有在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得出正确判断。

(2)三份试卷有着各自的偏重。广东卷偏重发掘意蕴。考查推断和探究,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探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探究,这是研究性学习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山东卷偏重分析鉴赏,一共四题,前三题都含有分析鉴赏的要求。宁海卷侧重在探究,最后一题以8分的分值考查“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足以说明宁海卷的命题方向。

二、2007年问题:细品慢赏更雕琢

1.题型设置交叉,导致部分能力点重复考查。

新高考的现代文阅读由传统的科学类、文学类两类分成了科学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其中后两类作为选考项目,考生只在其中任选一类作答。多年来,全国高考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比较科学的题型设置方式,即科学类论文阅读采取单选题方式,文学类文本阅读采取主观题方式,因为形象思维类试题不宜命制划一的选择题,应该放开答题的空间。新增加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从大类上仍归形象思维,根据过去成功的经验,还是以主观试题方式考查更好。如果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命制含有客观选择题,实际上是和科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在题型设置上出现交叉重复现象。2007广东卷科学类阅读采取两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的方式,第15题考查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后面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9题又一次考查这种能力,这便是一种考查点上的交叉重复。宁海卷第一部分科学类文本阅读已经有三题考查了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第15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再一次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简单的分析概括,也是一种考查点上的交叉重复。

2.考点设置新旧错乱,致使考生答案难以“到位”。

对照一下新旧考试大纲,我们发现在考点设置、解说上有了不小的调整。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全新的,但是,它有一个并列的参照,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我们参看一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调整,同样也证明了实用类考点的游移。

旧考纲阅读部分的考点分为“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三大类。新考纲对此作了较大的调整,先是能力层级上,将原来归入D级的“表达”调整为E级,将原来最高层级E级的“鉴赏评价”降格为D级。属于哪一级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选考阅读部分取消了原来“理解”的层级要求,将它混合到鉴赏之中。相对于旧考纲,新考纲混乱了原来的B、C、D、E四大层级(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原来属于“鉴赏”E级,新考纲将其归入“分析综合”C级),让考生答题难以找到方向,答案难以“到位”。如山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第21题:“怎样理解‘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答案就是按照旧考纲“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要求提供为“(1)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2)奥蒂一步一个坎坷,一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而同样是山东卷,其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1题:“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同样是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其答案为“(1)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2)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命题人显然将旧考纲的“理解重要句子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两个考点合成了一个,即新考纲“鉴赏评价”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多年来,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得分率一直低迷,这样的调整、这样的答案可能进一步增加考生的得分难度。

3.大分额选择卷出现,对公平性提出了诉求。

由于提供了选择性,试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选择公平性的问题。尽管选择起点由考生自己发出,考生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但是,作为一份具有备选功能的试卷,所提供的备选部分,无论在选材长度、材料类型,还是在考点设置、难度系数、区分度等方面的处理上都应该追求高度的“同步一致”。像上面列举的山东卷第21题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如果不注意这一问题,最终学生不是凭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选修方向,而是视高考卷而动。如果文学类阅读的难度明显大于实用类阅读的难度,必将导致高二教学大面积地舍弃文学类阅读的教学,“全民实用”,反之亦然。这种结果显然是背离新课程的出发点的。

查看更多
【新课程高考实用文试题分析及2008命题趋向预测】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6432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