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十校联考”试卷
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庐江四中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在夏夜静谧的田野里,每个角落里都传出昆虫的歌唱。萤火虫在星光中跳着舞蹈,金钟儿的歌喉如同月光一般的qīng cuì( )( ),蟋蟀的歌声不太动听,但充满了热情,还有无数不知名的昆虫在吟唱,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无边无际,huì jù( )( )成了歌唱的海洋。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概括注释在横线处填写正确的成语。
(3)这段描写,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宁静夏夜的赞美。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她敢作敢为,霸道泼辣。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这个人物是: 。她曾被一个军官抛弃过。后来她与祥子在接触过程中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她因难以忍受苦难和屈辱的生活而自杀。这个人物是: 。
(2)你的一位同学在读了《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之后,即兴写了一个上联,并请你就自己阅读《骆驼祥子》的感受补出下联。
上联:保尔叱咤风云炼就钢筋铁骨
下联:
4.班级举办“到民间采风去”语文综合性活动,下面是各小组的部分成果。(15分)
(1)第一小组为同学们带来了“民间风情”手抄报,请你帮助审定下面内容。
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为此扫尘,守岁, , ,挂年画,贴窗花……祭神拜祖,感激神灵一年的恩伺;(A)敬天拜地,愿望来年风调雨顺,求个吉祥。
剪纸是窗花最有代表性门类之一,剪纸的工具再简单不过了--一把剪刀,一张剪纸。然而,它有一千五百年传统,是民俗文化的栽体。它拥有成熟而多样的地域或民族风格,(B)它的艺术语言具有丰富独特,窗花兴于吉祥,止于审美,成为佳节、喜事中剪纸艺术的公开展览。
①上面文段有两个错字:“_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2分)
②A、B两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4分)
③ 结合上下文列举的春节风情实录,请你在横线处再补出恰当语句。(2分)
(2)第二小组为大家献上的是“谁不说我家乡好” 幻灯片展播。作为组长,请你仿照下面示例,再为本小组拟两个简洁准确的栏目名称。(3分)
示例:家乡风景窗
栏目一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
(3)第三小组组织了“我最喜爱的家乡名人”评选活动。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资料。(4分)
名人姓名:_________(1分)
名人小传:_________(50字左右)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呵呵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划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之无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短而甜,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却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悦读)》2010年第10期,有改动)
5.文章开头描写一家人夜读的场景,有何用意?(4分)
6.作者认为现在年轻人为什么不喜爱阅读?(5分)
7.“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一句中“跳舞”一词的含义是什么?(4分)
8.本文语言优美、感情浓郁。摘录你最喜欢的一个修辞句子,并简要点评。(4分)
9.作者笔下的书籍有“味道”。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味道”最独特?为什么?(5分)
[二](18分)
绿色电脑
秋明
碳排放给全球带来的危机,早已拨动了人们忧患意识的神经,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为拯救地球、延续文明的热门话题。从节水节电到购买环保产品,低碳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人身体力行的事情。而随着绿色环保概念日渐深入人心,电脑厂商也开始推出节能、低辐射、易回收的绿色电脑。
在日常生活中,电脑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伴侣,每天所消耗的能源和释放的热量往往被忽略。而事实上,有报告曾经指出,电脑在所有IT设备产生的碳排放中占得比例最大,一台电脑每年可制造约0.1吨的二氧化碳。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IT设备所消耗的巨大能源不能不让人侧目。更重要的是,电脑等IT产品正在快速普及,它们的节能问题注定将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脑仅单纯注重性能提高已不符合时代要求。目前,从硬件厂商到普通用户,都更倾向于健康绿色节能型的产品,它既可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又响应了环保理念的号召。
所谓绿色电脑,就是一种安全、节能型电脑。绿色只是一种环保称谓,其实质是将耗电量、原材料的损耗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绿色电脑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也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2010年1月,索尼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上首次展出了具有环保理念的VAIOTW系列上网本电脑。VAIOTW系列电脑秉承了绿色的概念和严格的认证制度。在此基础上,为了更为积极地减缓地球变暖问题,索尼公司还提出了“节能”、“循环利用”和“创造新材料、新能源”这三大解决方案,并逐步落实到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VAIOTW系列电脑的机盖以及掌托中大约有20%的材料是由废弃回收的DVD/CD光盘中的塑料再生而成,外包装也摒弃了传统纸箱包装,使用回收材料做成的环保便携包。此外,该系列电脑还采用电子版本代替部分纸质的说明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纸张的使用。
VAIOTW系列电脑所倡导的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概念,而是希望“低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作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厂商,惠普在绿色环保领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创新性地提出了“绿色科技生态圈”的概念。正如惠普全球市场高级副总裁所表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惠普致力于提高人们对全球最紧迫的环境需求的认识,同时坚持提供绿色环保的电脑产品,帮助客户更加轻松地实现环保运营。”
在电脑的环保性能方面,用户主要关注的是能耗和噪音问题,而厂家还应该关注电脑耗材方面的环保。在电脑生命周期终结时,应该返厂再利用或者统一回收,而不是将其倾销在垃圾场。合理地处理废旧电脑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并且有可能带来新兴的产品机会。
事实上,不只是电脑厂商,整个IT业界比过去都更加注重绿色节能。2010年,绿色IT、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逐步向深度发展,虚拟化、云计算技术的推行,更是绿色节能的最直接体现。热爱环境,低碳生活,永远不应满足,也永远不会过时。
(《郑州日报》2011年3月5日)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绿色电脑”中“绿色”一词的含义。(3分)
11. 从硬件厂商到普通用户,为什么都更青睐“绿色电脑”?(4分)
12. 在电脑的环保性能方面,用户和厂家关注的焦点各是什么? (4分)
13.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4. 划波浪线的句子中“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请阐述理由。(4分)
[三](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乙】《虞书》云:“宥过无大。”孔子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凡人孰能无过,若过而能改,即自新迁善之机,故人以改过为贵。其实,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之大小,皆不当罪之也。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注释】①宥过无大:宥,宽免,赦罪。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不分大小。②机:机会,转机。③罪:刑罚。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4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3)即自新迁善之机( ) (4)皆不当罪之也 之: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7.从内容上看,甲文主要论述了 和 两个方面的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中则只侧重论述“ ”(用原文作答)。(3分)
18.对于人的过失,乙文最后提出“能改过者,无论所犯事之大小,皆不当罪之也”的主张。你同意吗?并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55分)
19.春花的芬芳,夏雨的热烈,鸟儿的娇啼,清泉的叮咚,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亲人间的默契、师生间的融洽、朋友间的亲密、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一路走来,我们发现了美,感受着美,我们眼前,我们心中,所有的一切,真美!
请以“ 真美”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
3)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班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巢湖市2011年初中毕业班“十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命题单位:庐江四中 命题人:金星闪
命题单位:庐江四中 审题人:吴海生
1.(1)①水中藻、荇交横②乡书何处达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铜雀春深锁二乔⑥何当共剪西窗烛(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 (1)清脆 汇聚(2)此起彼伏(3)拟人
3.(1)虎妞 小福子(2) 示例:祥子凄风苦雨走向人生末路
4. (1) ①伺-赐;栽-载②A:敬天拜地,渴望来年风调雨顺,求个吉祥。B:它的艺术语言具有丰富独特的表现力。③示例:包饺子,放鞭炮 (2) 示例:家乡民俗坊 家乡民歌会 家乡名人阁(3)示例: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东吴统帅,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 ”之称。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5.为了突出父母的“身教”对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影响;同时为后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6.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就不会去追寻书籍的味道。
7.指读懂了书中内容而非常喜悦、激动。(意思对即可)
8.示例:“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使用比喻修辞,把阅读这一嗜好比作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贯穿了四兄弟姐妹的成长历程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开放性命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背影》 文章所传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令今天的我们依然会怦然心动。
10. “绿色电脑”的“绿色”是一种环保称谓,其实质是将耗电量、原材料的损耗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
11.因为绿色电脑既可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又响应了环保理念的号召。
12.用户的关注是能耗低和噪音小;厂商的关注的除能耗低和噪音小外,还有电脑耗材方面的环保。
13.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一般电脑消耗的能源多和释放的热量大。
14.不能,“大约”表估计,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准确数字,和事实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5.(1)起,指被任用(2)通“增”,增加(3)改变(4)他
16.(1)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的,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2)有了过失而不改正,这才叫做过失。
17.个人成才 治理国家 宥过无大
18.示例:不同意,有些错误是致命的,比如放火、杀人等,这样的错误只要犯了就很少再有弥补的可能,所以我不同意乙文的主张。
19.作文按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