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材料一: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阅读附答案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0%)。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附图:

材料二:

今天是第 19 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 450 周年。每逢这个日子, 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 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8.4 本,日本的8.5 本,美国的 7 本……更有论者对国人“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 人们不是不阅读, 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手机、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 ,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 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2014年4月25日)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的“阅读危机”问题,而且都认为是新媒体的兴起带来了阅读形式的改变,造成了危机。

材料一表明中国人主要倾向于阅读纸质书,因此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的“屏奴”和网络浅阅读的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材料一对阅读现象的考察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更像是新闻评论,其新闻价值有限。

三者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中国面临的阅读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阅读情况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好。

参考答案:

C。A并非都认为“造成了危机”B。不构成因果关系D材料二没有暗示情况可能越来越好。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2项是(5分)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相对而言,《中华读书报》的专业性最强,《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阅读”等用词的区别,表征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参考答案:

A2分D3分。A材料三不是在“世界读书日”发布新闻的B“显得不够专业”太武断C应该是“立场倾向”而非利益倾向,材料一就很客观E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不全面,材料二与三就很相似。

3、有媒体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认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4分

答:根本分歧是网络阅读是否仅仅是浅阅读,而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们能不能领略经典著作的深刻之美。(1分)看法(观点):既要有浅阅读,也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1分)①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②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紫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③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两种读书方式兼用。(2分)(单纯赞成浅阅读或纸质图书阅读,并能具体分析,言之有理,也对。)

查看更多
【材料一:【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62109/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