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_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_语文论文

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一.可异中求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

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阅读教

学中可结合课文让学生说说和课文不同的方法和想法。教学《曹冲称象》一文,可让学生说说是否还有比曹冲

更好的称象办法。教学《捞铁牛》一课时,说说有没有比怀丙更好的办法等等。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求异后

的求同,让学生说说这么多方法中,结合课文中的实际情况,哪一种最好及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

生敢写人所未写,敢说人所未说,力求选材与众不同,构思标新立异等。

二.可想中求新。“想”即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丰富的想象是

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都是十分有益的。①扩想:就是对教材文

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加以扩充。如《记金华双龙洞》一文在描写“双龙”后,作者写道:“其次是些

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物名目有四十多。”教师

可利用这一概述句,让学生进行扩想,写出一种石钟乳和石笋的奇异样子。②续想:有的课文结尾言犹未尽,

十分含蓄,可让学生写续想象作文。如教学《粜米》、《凡卡》等文后,以《粜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

为题说话、写作。③联想:联想是由此物想到某一点相关的彼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

断联接在一个思维链条上。联想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端。为此,我一是利用教材学联想。如在教学《落花生》

一文中要求学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结合现实,开展评说。然后,要求学生写“读《落花生》所想到的”,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什么样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

人才。二是指导学生打比方。打比方需要联想,比喻新奇巧妙需要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三是开放课堂搞创新。

结合一年一度的科技月活动,要学生结合现实事,寻找联想物,动手搞创新,学写小设想等。④改想:利用有

的课文的特殊性,在不变原意的前提下,变换课文的叙述方法。如把《渡船》的第四自然段的陈述句改成围绕

中心能表达人物身份以及神态动作的对话形式;把常识性课文《太阳》,改成童话式的《太阳和地球的对话》

等。⑤假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事,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如学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之后

,联系课外阅读、影视,让学生写《海底世界漫游记》、《海底探宝》等假想作文。教师要抓住课文及课外能

触发学生展开假想的诱导物,步步引发,务使“假”得有理,“想”得有据。⑥反想:有的课文,教师可让学

生“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思维来一个急转变,从而以反衬正。如学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教师可提

问:如果董存瑞不舍身没有把暗堡炸掉,那又会怎么样呢?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没炸掉的后果:成百的战士

倒下牺牲;隆化的敌人还将耀武扬威;人民还要受苦受难……⑦补想:课文中有许多“空白”之处,教师可设

计问题,让学生补想。如《丰碑》一课中,将军在得知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时,为什么“愣住了”,为什么庄

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当中留下了将军由愕然、沉痛转为自豪、崇敬的复杂心理变化过程。教学时

,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补一补当时将军的心理活动,并体会作者为什么不写上的原因。⑧推理:这是一

种在严密的逻辑事理指导下的想象。它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看到现象想到结果等。如《蜜蜂引路》

、《找骆驼》等文是对学生进行推想的很好的载体。

三.可疑中求新。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不同

意见。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

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

新素质。

四.可破中求新。即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如教学《小猴子下山》时,在批评小猴子做事不专

一、三心二意的同时,可让学生说说小猴子如果最后捉到小白免,它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从而另辟蹊径

,使老课生“新意”,让学生认识到小猴子的永不满足、积极进取是可取的。又如:寓言《买椟还珠》的寓意

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而应抓实质,要防止受蒙骗。无疑,这时正确的,已形成定势。为了帮助学

生突破这一定势,产生新的认识,可进一步启发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商品生产者,你很想使自己的产品畅销,

你会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议论:“除了要质量好外,还必须要包装好,才

能更多地吸引顾客。”等等。

五.可作中求新。“作”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

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

础。教师在“作”字上下功夫,设计那些既能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包含创新成分的作业题,可使学生一举两

得。如在教学《青蛙的眼睛》一文后,教师设计了如下三题:

①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用它()。

②人们还从()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

③我觉得还可以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这三道前后联系的作业题,从课文仿生发明,引入在社会生活中已有的其它仿生发明。在此基础上,再激

励学生写出自己所想到的仿生发明,具有很强的创新成分

查看更多
【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_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6196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