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论完全人格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孔丘有的时候用仁规定礼,有的时候用礼规定仁。这是因为在他的思想中,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是仁和礼的统一。仁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礼是属于社会的约束;仁是属于自然的礼物,礼是属于人为的艺术。自然的礼物和人为的艺术是对立的。对立必然相反,相反就是矛盾。但是相反而又相成,矛盾而又统一。没有真情实感为内容的礼,就是一个空架子,严格地说,就不成其为礼。没有礼的节制的真情实感,严格地说,也不成其为仁。所以真正的礼,必包含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含有礼。这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所以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就是礼和仁的统一。一个完全的人格,就是这个统一的体现。

孔子对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论完全人格 阅读答案

孔丘有许多赞美完全人格的话,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素材,文是加工。真性情、真情实感,是属于前者,礼是属于后者,二者都不能偏胜。如果有所偏胜,那就破坏了统一。具体地说,只有真性情、真情实感,而又能合礼地流露出来,这就是文、质的统一。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丘虽然把仁和礼并称,但是就一个完全的人格说,仁还是比较根本的。子夏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在这一段记载里,主要的一句话是礼后乎。后于什么呢?就是后于仁。子夏悟到礼后,人必须有真性情、真情实感才可以行礼。仁先礼后,孔丘对于子夏的这一理解,大加赞赏。

仁者,人也。这句话确实说明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中庸》里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几句话,就是仁者,人也的注解。仁是修身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仁的主要内容是爱。这个爱是从亲子之爱扩充出来的。所以为仁必须从事亲开始,也就是说,修身必须从事亲开始。要想把事亲做到完全的地步,那就必须先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就叫知人。这个知人是对人之所以为人这个道理的理解和体会。人之所以为人是和天连在一起的。所以要想对人有所了解和体会,不可以对于天没有了解和体会。这就是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孔子的知人,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反思。由这种反思而了解、体会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仁。

孔丘往往把仁作为人的完全人格的代名词,有完全人格的人,他称为仁人。他说: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又说: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丘在这些话中所说的仁,就是完全人格的意思。

孔丘告诉曾参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对别人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为仁之方。说孔丘的中心思想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仁是他的中心思想。

(节选自《孔子对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论完全人格》)

1.下列关于仁与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是仁和礼的统一,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有时用仁规定礼,有时用礼规定仁。

B.仁是属于个人的自由,礼是属于社会的约束;礼是属于自然的礼物,仁是属于人为的艺术。二者矛盾而又统一。

C.礼应该以真情实感为内容,否则就难成为真正的礼;真情实感应该有礼的节制,否则,也难成为真正的仁。

D.真正的礼,必包含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含有礼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是形成完全的道德品质的前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孔子赞美的完全人格,要求具有真性情、真情实感,又能合礼地流露出来,达到文与质的统一。

B.质文任何一方的偏胜,都会破坏二者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处于野与史层次的人,算不上君子。

C.孔子将仁与礼并称,可是,他听到子夏关于仁先礼后的理解后大加赞赏,说明他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提法是错误的。

D.孔子强调仁和礼二者统一性的同时,认为在完全人格方面,仁更为重要一些,因此,他对子夏礼后乎理解大加赞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是修身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中庸》认为修身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即事亲、知人、知天。

B.仁的主要内容是爱,这个爱是从亲子之爱扩充出来的,因此,修身不可以不事亲,事亲是为仁的体现。

C.把事亲做到完全的地步,是知人的前提,知人是对人之所以为人这个道理的理解和体会,知人才能善任。

D.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两句话,表现了孔子对仁这种完全人格的倡导与追求。

参考答案

1、B2、C3、C

查看更多
【孔子对古代道德生活的反思—论完全人格 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58256/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