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二、教学重点:
品析两幅景图。
三、教学难点 :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
问学生谁听过彭丽媛的《塞北的》。“我爱你塞北的,飘飘洒洒漫天落下,你的舞姿是那样的优美,你的心地是那样的善良,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呦,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春天的使节。
1、 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的名曲,作者看见那纷纷扬扬的大浮想联翩,赋予了塞北怎样的品格?
2、 我们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过渡: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心情下感想也不一样。今天我们来看看1926年的鲁迅先生他对于的感想又是如何?
二、听录音磁带,学生思考: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景? 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明确:南方的和北方的)
三、 教师判断正误,引出:
自读前三段,找出写江南的语句,逐一品析。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富含生命力的比喻,一虚一实,前句形容江南充满青春的朝气和活力;后句比喻江南色彩、光泽、质地,突出其“美艳”。)
“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虽未直接描摹景,却将中五彩缤纷的花草置于洁白的背景下,表现江南的明艳秀丽。)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丰富的想像,蕴藏着无限生机,这正是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罗汉的“洁白”、“明艳”、“滋润”、“闪闪地生光”,透出江南的盎然生机,孕育着生命。)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写出江南温润、柔美的特点,也流露对美好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
1、南方的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讨论明确:滋润美艳 绚丽有趣 但不能持久)
过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但她的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那么北方的是不是能洗却作者心中的遗憾呢?
五、 请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
“朔方的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具体摹写朔方的质地、形态,它们毫无色彩,与“枯草”为伴,孤独凄凉。)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描绘朔方动态之美,突出其撼天动地的力量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尽现朔方飞的壮美与独立张扬的个性。)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将朔方置于苍凉悲壮的背景,俨然挑战的斗士,突出朔方孤独境遇下的抗争精神。)
“那是孤独的,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点明主旨。北方是孤独的,它的“死掉”,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内核的精魂,这种精魂是奋斗的,向上的,闪光的。)
1、 北方的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从这些地方我们还能感到北方的什么个性?
(讨论明确:因为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拈连,蓬勃的奋飞”。从这里还能看出她独立的个性和斗争的激情以及献身的精神。)
2、 作者称北方的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什么态度?
(明确: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的喜爱)
3、讨论:文章在描写江南与北方的景时,运用对比体现了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江南的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六、拓展:
课文中写了塑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鲁 迅
南方景图 北方景图
(喜爱 惋惜) (欣赏 学习)
对 比
奋斗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