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我特别喜欢关注中考、高考。今年福建省语文高考作文题目是《季节》,凑巧的是在《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福建教育出版社)中有两篇文章——《我爱秋天》、《秋天》。因此,我提前阅读了这两篇文章,在阅读完后,我发现它们都有美中不足之处,于是我更加感兴趣。借着与高考作文沾边的契机,我提出来让学生阅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阅读后发现《我爱秋天》一文中间三小节都是围绕开头第一句来写的:“秋天是花的季节”“秋天是树木展现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且每句都有“季节”一词,正是高考作文题目的《季节》,学生显得特别兴奋,学生原来一直以为高考作文是多么高不可攀,这时他们发现小学的阅读积累原来不会白费。很多学生一致肯定作者从三个方面的具体描写表达了爱秋天的原由,语言很优美,结构很紧凑,确实是值得赏读积累的美文,尤其是与高考沾上了边更加引人注目。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我说“同学们,请仔细读一读,比一比谁最具‘编辑’的敏锐性,能发现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管是对是错,我觉得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后决定进行修改:将第四小节中的最后一句话移到第三小节,然后句首加上“还有”一词,“一片片”改为“一片”。因为,第四小节是写“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第三小节是写“秋天是树木展现美丽的季节”,那么第四小节最后一句“一片片枫树林红得那么可爱,那么充满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使人不由得想起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好诗句”当然应该移前了。这样大胆的修改不管有没有道理,我觉得都值得老师的赞赏与呵护。
在这基础上,阅读第二篇时学生就更加主动的要做“编辑”工作了,于是《秋天》第一小节有了这样的修改: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添上一句:“我爱冬天,但是太冷酷”。因为一年四季都写出来才显得完整,而且能突出一年四季最爱的是“秋天”。)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似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改为:秋季)无知,也不表示夏季(改为:秋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和蔼可亲的智慧。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更加觉得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而且这比纯粹的接受更加有趣。
作文的优劣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很多学生为了提高作文成绩而看优秀作文选,但不少学生都有这么一个困惑,书没少看,文章没少读,作文水平怎么就不见提高。“读而不思则罔”,看书多而不加以消化吸收确实是很难见成效的;还有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只有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因此,我觉得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