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当前学生错别字的“发病率”特别高,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效果,对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努力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势在必行。
“错字”和“别字”是两种完全 不同的概念。《辞 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如 把“步”写成“ ”;把“南”写成“ ”。
2、删减笔画。如 把“真”写成“ ”;把“底”写成“ ”。
3、改变形近部件。如把“游”写成“ ”;把“滴”写成 “ ”。
4、改变字形结构。如把“满”写成“ ”;把“落”写成“ ”。
“别字:别体字。即一个字的另一写法,亦指‘误字’,本当是这个字写成另一个字,俗称‘白字’”。即本有其字而张冠李戴。在小学生的别字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同音致误。如“以后”写成“已后”;“等候”写成“等后”。
2、形近致误。如“倒映”写成“到映”;“集体”写成“集休”。
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众多,我认为“干扰”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下面就以“干扰”的观点谈错别字的产生及纠正。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这种干扰有两种形态:倒摄抑制是后来的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错别字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种干扰:
一、消极定势的干扰
所谓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解决一系列相似的问题之后,会出现一种易以习用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定势可以巩固汉字,消极的定势则会引起学生对字的误解。如在定势作用的干扰下,学生认为与水有关的都是“氵”,于是“ ”便出现于学 生的作业中;再如学生认为“口字旁”、“虫字旁”作为偏旁,都写在字的左边,如“叶、吃、蚁、蜘、蛛”等,于是在“知、融”的书写时,往往改变字形本身的结构,不加思索地写成“ 、 ”。一些字反复使用,在人脑中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较强的信息,这些强信息遇上一定的时机,便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底”和“低”字时,常常看到这两个字中“氏”字下部有一点,这“一点”在学生有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看到“纸”时,就错误地认为“纸”字“氏”下面也有一点,写成“ ”。另外,学生刚学时便清楚地知道“少”有四笔组成,分别是:竖、点、点、撇,而后又接触到:“抄、秒、吵、妙、省、雀”等一大串含有部件“少”的字,头脑中对“少”字加深了印象,于是错误地将“步”字看作是“止”和“少”的组合,写成“ ”。
二、相似材料的干扰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似或相近的材料最容易发生倒摄抑制。主要原因是新信息优先于旧信息,使旧信息难以提取,导致信息编码方式发生问题,把一个信息的内容混同于另一信息内容。祖国的语 言文字数目繁多,《辞海》中有16534个字,部首有250个,音节有400多个,因此好多汉字在字形结构、字音等方面都存在着好多相似点,出现了好多同音字、形近字。
同音字就是声韵调完全相同,而字形、字义完全不同的字。如“已经”和“以后”都读“y ”,而意思却迥然不同,学生极易混淆。
形近字就是指字形相似的字。这种字“看看一个样,其实不一样”。由于学生观察不精细,在相似材料的干扰下,极易写别字。如写成“静消消、究竞、令天”等。
三、方言的干扰
方言的干扰也会使学生写错别字。杭州属吴方言区,由于受吴方言区语言的干扰,学生日记中常常出现把杭州话直接翻译成普通话的句子,俗称“杭普话”,令人捧腹大笑。
四、社会的干扰
错别字的产生,好多也来源于社会。如“仓库重地,严禁烟火”的宣传标语,好多单位的白墙红字均为“仑库重地,严禁烟火”。偌大一个字,无疑会使学生在脑中形成错误的表象。目前,电视、海报、广告等新闻媒体为了产品的社会效应,滥用成语。如电蚊香的广告词为“默默无蚊的奉献”;时装广告为“衣衣不舍”、“一箭倾心”。闪动的电视镜头,巨幅的街头广告,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印象,于是学生成语中的错别字便屡见不鲜。 在各种干扰的作用下,错别字变得非常顽固,因此,要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必须排除各种干扰。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成熟做法:
一、正确识字,防止先入为主
欲使学生不写错别字,教师要注意积累教学中的前馈信息。在识字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如发现以前的学生容易把“延”写成“廷”,那就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主动地将“延”与“廷”区分清楚,在脑中形成“延”字的正确表象。这样,能有效地防止先入为主,能变消极定势为积极定势,提高识字效果。
二、比较对照,揭示记忆方法
比较就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相异点的思维过程。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谢切诺夫则称颂比较是“人类最珍贵地智力宝藏。”因此对形近、音同汉字进行比较对照,也有助于学生“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例如,我在教学“情”这个新字时,先让学生知道“心情”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左面是“ ”,然后出示一组形近字“青山、清水、心情”进行新旧比较,学生不难看出:“青山”与颜色有关,“清水”与水有关,“心情”与心有关,记住了这一特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定能正确地运用这四个字。
三、讲普通话,规范学生语言
欲使学生书面语言规范,不写错别字,必先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普通话是交际语言,是汉民族共同语,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坚持使用普通话,可以避免学生把方言写进作文,产生别字。憖拰
四、开展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找错别字”、“与错别字说‘再见’”等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请学生注意观察,寻找宣传板报、宣传窗、宣传标语、广告词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前后的字进行比较,制成表格。然后开展“与错别字说‘再见’”的活动,并且规定作业中不出现错别字的同学便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协助老师帮助其他同学纠正错别字。这样的活动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使学生认识到错别字的危害以及纠正错别字的重要。
另外,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还应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认真分析笔画,掌握笔顺规律,读准音,记清形,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
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也会有很多反复。因此,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是一项极为繁琐的工作。这不仅是语文学科应注意的问题,也是每个学科应重视的问题。写正确每一个字,是对每个学生的基本要求。应该从学写开始,从“我”做起,才能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再放异彩,才能展示我们新一代的民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