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某教育专业人士传“道”:时下上海市语文教学悄然兴起了“家常课”。所谓家常课,其意大概源于“家常菜”——摒除雕琢装饰,舍弃大量佐料。普普通通的素材,简简单单的用料,精心烹制,还菜肴以本味,给人体大营养。其实,“家常课”就是洗尽铅华,还语文课朴素的真面目。
于是记起前两年走红的语文研讨课、语文多媒体课,只看见丰富的资料、精美的画面、华丽的包装、少部分学生的才华展示,大多数学生的茫然无获……好一个热热闹闹的走过场!一堂课下来,“黑板基本不用,课文基本不读”。取消字词教学,剥夺教师串讲……呵呵,读图时代,连语文课也要快餐式教学了。在令人眩晕的喧嚣中,真正的语文课,远去了……
是的,任何热闹总有止息的时候,繁华之后终是尘埃落定。趁着荷塘如水的月色,让我们静静地阅读、静静地思索吧!
为什么我们那么尽力追求更好的语文课,实际却更远地背离了语文课呢?
我以为,那是因为我们背离了语文的本质。语文的本质是什么?是语言文字。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这个工具,然后溯源而上,更深层地领略它所传载的思想、精神、历史、文化、科学……这是语文学科的实质,也是语文教育的使命。任何改革或改变都不应该漠视事物的本质。
今天,“家常课”像灰姑娘换上公主装,轻轻走上讲台。她来得那样温顺,温顺中又藏着一股倔强。她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她慢慢展开,细细渗透,以其丰富的营养滋润着课堂,就像那“家常菜”,终会成为大众喜爱并拥有的“食品”。
当然,“家常课”不是潦草,不是肤浅,更不是倒退。它继承了传统教学中优良的部分,又秉承了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理念。它要求教师潜心钻研文本,个性处理教材,引领学生在语词构建的王国里倾听、掌握,感悟、升华。它既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个性,既打地基又绘蓝图,既朴素又大气,既扎实又灵动,既条分缕析又不枯燥乏味。这真是在简单中见博大,于平淡中品深味。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语文“家常课”叫好!多么希望“家常课”早日“飞入寻常百姓家”,普及但不流行,被人永久追求而不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