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溪峪的“野”》谈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象这样的文章往往被忽视,因为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读课文”。这类课文的教学一般都停留在让学生泛泛而读基础上,为读而读;或者就干脆上成“精读课文”,耗时颇多,但是师生都感觉很累,阅读能力不见得有提高。这是两种处理这类课文的倾向。就以《索溪峪的“野”》一文为例吧,编者意图旨在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体验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而学习方式主要是要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抓住事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对这一类课文,教师的教学关键就是要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情促读,这也是与精读课文的教学区别所在。

从《索溪峪的“野”》谈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我对本节阅读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等手段,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学生个别读→范读→研究读→练读→抽生读→小组读→自愿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发现、欣赏文章内在美;引导学生富于个性地创造性阅读,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疑导读,整体感知──自主学习,读中感悟──再造情境,创新实践”的基本结构,落实“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这一宗旨。我认为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源动力,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剂,它决定着学生探究新知的态度。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推动其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一上课,我便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水的重点语句,创设想象意境。然后指出今天学习的课文和《桂林山水》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通过出示索溪峪主要景点图片,创设一个“奇峰高耸,流水低吟,景象万千,情趣盎然”的人间桃源,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知索溪峪天然野性的美,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诱发其想“神游其间,品味欣赏”的冲动,为课堂教学导航。

二、设疑导读,整体感知

“学贵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准确把握题眼“野”字,鼓励学生从中去窥知全文主旨,倡导学生大胆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和阅读提示的要求,师生制订本文的4个学习目标:

1、“野”字在本课是什么意思?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课文是怎样写出它的野性美的?

4、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画下来,多读一读,体会这样写好在哪里。

然后让学生带着前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尽量引导学生勾划出文中原句来解决。使学生了解“野”在本课是指天然的,未经人工雕琢的美;课文是从山、水、物、人四个方面具体写出索溪峪的野性美的;从而达到对全文重点的整体把握。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文本来就是一篇阅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时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即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富有个性地学习。

首先,根据本课的后两个目标,学生自由选择最想神游其间的语段,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达到整体把握语段内容的目的。然后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学习方法,并将学生总结的学法:

1、读书画简笔画。

2、朗读欣赏。

3、品词析句。

4、边读边想象画面。

5、结合资料进行学习。

6、其他方法等出示在课件上,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有相同选择的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学生小组汇报时,教师重点提示:“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索溪峪的“野”的。是怎样体会到的,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野”的”?引导学生读文中语句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作者采用的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如果学生在对作者表达方法的理解上有疑难,老师将以《桂林山水》一文引导学生比较理解,突破难点。

此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文中语句,内心早已是感情起伏,思读文中精彩语句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便重点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美句美段。通过让学生个别读教→教师范读→研究读→练读→抽生读→小组读→自愿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加强读的层次感,情感上逐渐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间再画龙点睛的说明喜欢的理由,效果更佳。

为发挥学生想象力,释放他们的激情,创设表演情境,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你到了那儿,会怎么样呢?”让学生模拟一次游历体验。这样,学生也达到了和作者一样的情感高潮,所以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这时,再让学生体会“野”字的内蕴,便可知野不仅是指环境的天然野性的美,也是指人们抛开俗念,返朴归真,崇尚纯真的情感。这样便升华了全文。

四、再造情境,创新实践

有了如此丰富的自读自悟,此时学生情绪一直处于思维的活跃点上,如火山之喷薄欲发,而运用多媒体再次播放索溪峪主要景点的风光片,便是学生情感的导火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同时,我再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激励学生,促使其创新实践。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此时的心情,此时我也被孩子们的激情所点燃,用深情的诗句:“群山竞野形态千,奇峰高耸趣自然。溪水绕路似顽童,泉清瀑美鸣潺潺。猴子林中与人戏,游人忘情不欲还。真山真水真性情,天然美景永流传”,将新课程结束在学生情绪的最高点上。

这样,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体验得到了丰富,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课堂到此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回味的余地。我想,对于教材中类似的课文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阅读课的课堂效益,又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同时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必将会有大的飞跃。

查看更多
【从《索溪峪的“野”》谈阅读课文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472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