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教案设计

李霞:在新课标实施的背景下,体验性阅读才是本质意义上的阅读。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 量,就必须认真研究体验性阅读。听了王旭彤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我们从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切人,来谈谈课堂教学中阅读体验这个问题。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

师:我们来排一排,看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列出人物表。

生:“我”、父亲、母亲、于勒、其他人。(板书)

师:我们列出了这么多人物,文章是如何表现的呢?先来看看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吧!试结合文中的有关词语,归纳出于勒的简历。

生1 :于勒经过了挥霍、发财、潦倒三种经济状况。

生2:于勒当初行为不端,糟蹋钱,人们把他从哈佛尔送到美洲。他到美洲后不知做了什么买卖,发了点财,希望能赔偿他当初造成的损失。然后他又租了一家很大的店铺,做了很大的买卖,之后他破产了,在美洲遇到一位船长,搭船长的船回到哈佛尔。

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一个高度概括,一个比较具体。我们看,于勒的经历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当初,到美洲后,现在。(边说边板书)

师:对于有这样经历的于勒,我是怎样对待的呢? 我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的?态度指数是否 相同?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我是怎么对待于勒的描写。

生1:42节中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这段虽然没有直接写出我对于勒的感情,但可以反映出我的同情。

生2 :42节中“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和43节中“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说明“我”对叔叔是抱有同情、友善的心的。

师:你能不能读一下我心里默念的话。

生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齐读)

师:如果删掉后面两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我认为如果去掉,感情不如三句加起来强烈,不能表达我对叔叔的同情,不能和父母态度进行对比。

师:这默念的话中,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最后又加上亲来重复我的叔叔,看起来是哆唆重复,实则是‘我’对真情和亲情的呼唤,是对叔叔深深的哀怜,也是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忠、苦闷和不满的心理呈现。如果删掉,则语言显得平淡苍白,毫无感染力和表现力。

徐立刚:这个教学片段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体验式阅读的一个精彩的窗口。教师设计了列出人物表归纳于勒的简历,小说中的我是怎样对待于勒的等环节,侧重于文本内容的解读与梳理。但是教师并不仅局限于这一层面,而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文本的特质,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沟通,让学生触摸语言的世界,唤起情感的体验。

王旭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了能体现约瑟夫对于勒态度的心理描写,“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我感到我的默念已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文字,而是对穷困孤独的叔叔的同情和对人性泯灭的父母的控诉,这时的体验,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张长松:王老师能关注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对学生的这种体验进行很好的引导和强化,要求学生个人读、集体读这句话,以期达到普及、深化情感体验的目标,值得称赞。

李霞: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关注学生的体验意识很重要,而情境设置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表达体验提供良好的话语环境。王老师在这一课就中很善于营造语言生成的情境。记得李白《落日忆山中》有这样两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我认为,教师的语言就是东风,枝上花就是学生的语言素养,东风要引发枝上花,营造春这个语言的情境很重要。

张长松:体验需要入境,入境就需要造境。创设恰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表达体验提供了良好的语境。比如有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设置了警察办案的情境,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设置情境今天有人报案,在某地发现了一具男性尸体,死因不明,下面我们分为现场侦查组、外围调查组等几组介入此案,务必进行详细的调查,查明死因,汇报结案。可以想象,这样的情境设置会引起学生多么大的参与兴趣。巧妙造境能让课堂充满灵气,能让学生的体验与表达得到充分的发展。

徐立刚:王先生用对于有这样经历的于勒,‘我’是怎样对待的,父母又是怎样对待的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提炼,用如果删掉后面两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加以比较,来让学生感受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的嘴脸,准确把握住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很好的设计。

王旭彤:课后反思,《我的叔叔于》》是19世纪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作品,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写的作品,在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写作风格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难免有体验的隔膜。现在看来,我在这里的情境设置还不够,还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储备,唤起相似的生活感受。

李霞:营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点。精彩点一一课堂表达体验追求的目标。

王旭彤:招招出彩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几个着力点和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思维和创造的火花,让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张长松:诗有诗眼,文有文眼,一节课也应有它精彩点。这个精彩点就来源于对文本的细读,它是学生织极参与的引爆点,是学生深度体验的起始点。课堂上的精彩点越多,课堂的效率越高。这个精彩点是师生互动的成效,是生本对话的结品。课堂上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的感悟,还要善于挖掘和充分调动学生入境体验,才能打造出精彩点。在上述课例中,我们看到王老师注意到了学生提出的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句话, 她立即抓住进行挖掘,就可能打造成精彩点。

徐立刚:课堂上的精彩因互动而产生,最终的精彩还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倾听,善于捕捉,勤于引导。从效果看,我觉得,精彩点在这一片段中,还没有充分地展示出来。看得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我'是怎样对待于勒的这一问题时,想让课堂出彩。在一位学生找到我心里默念到‘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一句时,教师立即抓住了这一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但我认为,给学生充分体验、表达的空间太小。学生的体验很浅显,教师便抛出了预设的结论,替代了学生思维加工的过程。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预设,只是这种预设必须是动态的,要建立在心中有人一一教师的心中真正有学生这个人的基础上。做到了这一点,何愁学生思维的火花不在课堂上到处闪现呢?

李霞:我觉得整体把握与细节分析是深深的阅读体验的引导。

王旭彤:老师说得对。执教《我的叔叔于勒》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我精心设计了列人物表一简述于勒经历一分析众人对于勒的态度指数一主旨挖掘这样一条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思路,感悟规律,发现独特。这思路既和文本内容相契合,又遵循了先整体把握、再解读探究、后总结反思的阅读规律。在这条线中,“列人物表”,主旨挖掘是从整体把握的角度考虑的,简述于勒经历分析众人对于勒的态度指数是从细节分析的角度考虑的,这样,教师根据文本,牵引学生探究,启发学生体验,实现教与学的顺畅衔接,从而取得高效低耗的良好效应。

张长松:我很欣赏细节设计。看上去平淡,品味起来感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于细微处见精神,从平常中见奇崛。让学生关注细节,我们老师首先就要养成细节的敏感性。

徐立刚:尤其是我最后一次近距离观察,犹如电影艺术中的特写镜头,作者抓住了人物颇具特征的手一一满是皱痕,脸一一又老又穷苦“满脸愁容,狼狈不堪”进行逼真细腻地描绘,恰似静默无声的油画,含蓄又有力地传达出人物悲苦辗转的生活遭遇及内心世界。

李霞:对啊,感性语言材料是形成语言体验的突破口。

张长松:深度的体验需要挖掘运用好文本的感情语言材料。文本就在那里,关键是我 们接近了多少,挖掘出多少东西。王老师让学生归纳于勒的遭际过程,这个过程是清楚的, 但归纳是简单的,如果让学生仅仅停留于归纳过程,我们的设计就未免肤浅了,是不是还可 以挖掘出更多的更深的东西呢?比如课上那位同学提到他到美洲后不知做了什么买卖,发 了点财,希望能赔偿他当初造成的损失,能不能顺势让学生就此透视出于勒的为人,并与菲利普进行对比呢?再比如船长的为人与菲利普家人的对比等等。占有并挖掘这些语言材料, 可能会让学生有更深的体验与收获。

李霞:体验的表达实际上是生命内涵的表达,是在教学中对生命的关注。

王旭彤:“文本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智慧的展示;教师不是传声筒,他是唤醒生命意识的引领者;学生不是接收器,他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这个中介,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结合体验表达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

徐立刚:我注意到老师在叫学生读42节的最后一句的时候用了能不能这个词,这是在提醒学生:这句话内涵丰富,你要细细挖掘啊。要读好这句话,就得充分认识到我对于勒的感情,我对父母做法的认识。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关注于勒这个人物,思考他的命运,关注生命引发的亲情。

李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解读和体验两种阅读状态是同时存在的。解读是基础,通过解读,师生共同了解和把握文本的段落、主题和有关的文化的文学的常识;但是,这种解读实质上是为学生体验性阅读打下基础。体验性阅读是指读者进入文本的内部,感受着作者的情绪,理解着作品的人物、事件,欣赏着作品的画面,从而产生阅读快感,它是个性 化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结合王老师课例对体验性阅读进行了探讨,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查看更多
【在阅读体验中提升生命的质量】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449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