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写作需要联想,阅读同样需要联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根据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联想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
1、有相似点的事物形成相似联想。如月亮的盈亏联想到人生的聚散
2、有相同点的事物形成类比联想。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又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叶落知秋意“,则是由落花与春去,落叶与秋意在时间上的接近而引起联想。
5、事理联想
谈到联想与阅读,我们会想到两位作家说的话,一是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的背面。”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如何“看到纸面的背面”,如何“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靠联想。联想可以由此及彼,在头脑中让多方面的知识和多个事物产生碰撞,从而让阅读由“死”走向“活”,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联想既可由现在回溯过去,又可由现状游至未来,前者是一种厚积与比较,后者则包含相当的创造性。
联想作用于阅读,常有如下几种形式:
1、相似联想阅读
类似联想阅读,指的是我们在阅读文本中受内容刺激而自然产生与之相似或相仿的联想。这种阅读可以引起连锁反应,促使我们把有关或同类的知识加以联系,延伸,比较,补充,从而丰富和扩大。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可以联想到初中所学的《水调歌头》,从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的品味中感受其作品的浪漫主义基调。还可联想到李白及其诗作,如他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这些诗以大胆的夸张,奇丽的幻想,表现自己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还可联想到屈原,他的《离骚》想象丰富奇特,境界虚幻迷离,场面宏伟壮丽,以花草冠佩象征品德,通过集中的夸张把诗人的品格刻划得异常崇高。这一系列的类似联想,可以使让我们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从一首诗联想到数首诗,由一个诗人联想到众多诗人,感受浪漫主义诗人、诗作的多样状貌。
这样,联想的面越大,学到的知识越丰富。
2、类比联想阅读
类比是求其相同点的比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借助类比联想加深对文本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内容和思想的印象。
如读读戴望舒的《雨巷》,由“丁香”这一诗歌意象描述,联想李商隐的《代赠》、李暻的《浣溪沙》、王十朋的《点绛唇·素香丁香》中的丁香描述,我们不但可感受对丁香的不同写法:《代赠》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暻则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则用拟人手法将丁香人格化。而且可了解古今使用“丁香”这一意象的共同处,这就是用“丁香”代愁。
又如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可联想到初中所学的《我爱这土地》,从而明白:苦难与爱,是诗人常表现的主题。
3、对比联想阅读
对比联想阅读,又叫逆转阅读,指我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与某些内容完全相反或根本对立的联想,这种联想,反书本已有知识之道而行之,让我们既看到知识的正面,又看到知识的反面。因而,它能我们解难释疑,走出迷津,获得真知,有所创造,很多时候能自生机杼,独创一格,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如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中有一句“粪土当年万户候”,表现青年诗人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勇气与决心,由此我们可联想到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四马戎梁州”一句,表现的是诗人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融汇着对祖国炽热的感情。一是蔑视“万户候”,一是以“万户侯”为人生奋斗目标,各有其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