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的公开课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答谢中书书的公开课教案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教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怀。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很多写山水的诗。现在大家回顾一下。

教师提示如:《山中杂诗》 、 《送灵澈上人》 、 《滁州西涧》 、 《望庐山瀑布》等诗,这些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又表达了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山水的佳作,看看它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朗读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片)请学生们看图欣赏,听老师配乐范读文。请学生自由朗读文。培养语感。 (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语)教师提醒学生用笔标出不确定的读音。全班解决。请个体学生朗读文。学生点评。字词读准后请大家齐读一遍文。

三、重点品读文

1、教师:有人说陶弘景的就像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显示: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这些景物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山水相映之美。

其一: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请全体同学边体会边朗读片段。

2、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全体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若干,先分组讨论意见。最后全班明确:“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表现了作者陶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 。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

四、拓展延伸

学生分析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结合背景拓展延伸(链接妙诗欣赏)附录: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品评】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 。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 “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五、指导背诵

(多媒体显示提示词: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请同学按照提示试着背诵(留 3——4 分钟学生个体背诵)先请个体学生背诵师生一起背诵文。

六、总结

今天学习的《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只有六十八字,但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朝夕,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具备,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文。

2、美好的景物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暇思,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美景教学反思:上完本后,品评各个环节,发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更有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完善的地方。

现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放手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思想虽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却也有很多偏激的现象。我们把教学称为教书,过分地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当今时代不同了,教育对象、环境、要求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环境变了,因而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社会、学校、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我们与以前一样,仍然保持师道尊严的模样,在学生面前,我行我素,权威形象不可动摇的话,学生是绝对不会认可你的。学生不接受你,你的教学会成功吗?

讨论更是这样,它需要大家放胆投入,放胆思想才会踊跃。因此,我们教师应彻底打破传统的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要以发挥和发掘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为目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认为只有思想的真正解放教学才会彻底变革。本让学生总结景物的美时就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其次,冲破教材局限延伸教学内容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表达能力、思辩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思维能力是根本。

在教学实践中“抓纲务本”成为一度时间的教学纲领,即使现在也有重要价值,但我们如果机械、呆板,不能辨证、灵活地使用教材,过于拘泥于教材,那么教学中,就会给学生思维带来众多限制。学生思维有了时空的局限,思维就不会畅达,思维不畅达,大脑就会抑郁,增加疲劳就会减少兴奋,当然讨论的目的也就难于达到。

因此,应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多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文有关的外内容让学生思维纵横跌宕,张弛有致。我认为本为学生选的《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效果不错,今后可以试着多做这方面的尝试。

查看更多
【答谢中书书的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237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