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Ⅱ卷

考前练习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Ⅱ卷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衡阳王认为虞荔有高尚的志向,很钦敬器重他,回到郡中,就征召他为主簿。

(2)不久台城被攻陷,哀情孝礼不能表达,从此终身吃素食穿粗衣,不听音乐。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畅爽悦之情。

从寇诗的“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等词句中可以看出,主人公正处于离愁无法排遣的时候,日暮时所闻燕语只会更添愁绪;从苏诗“夏席清”“石榴开”“树阴满地”等词句中可以看出,在诗歌主人公眼里,夏日是一派清凉有生机之景,睡觉醒来时又闻悦耳莺声,所以主人公这时候的心情应该是舒畅爽悦的。(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中所描写事物特征的把握。这需要在诗句中找出关键词,找到诗中描写夏日特征的形容词,如寇诗的“轻寒”,苏诗的“清”与“明”,抓住这些词语组织答案即可。第(2)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的感悟。从寇诗中的“离心”可知友人或者爱人远去,“无人”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感;苏诗中的“石榴开遍”描述了一片生机之景,日当午时的“树阴满地”,透露出主人公对夏日的感觉是清凉、爽快的。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5分)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2)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孟子》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其中提倡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性上提倡的________论思想等,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精华。

(6)19世纪30年代开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潮,法国作家________的《红与黑》可称为奠基作。

【答案】 (1)绕树三匝 (2)但寒烟衰草凝绿 (3)放浪形骸之外 (4)凌万顷之茫然 (5)性善 (6)司汤达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1)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2)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寂寞的红。

(3)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4)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5)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6)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7)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8)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9)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10)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结婚一年后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11)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12)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13)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阴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14)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15)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16)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17)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18)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

(19)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它们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落叶从不惊叫,哪怕遇到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20)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2009年《读者》第6期,有删节)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部分,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景图,其意图主要是为了表达秋天之美和作者对秋的向往之情。

B.“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祖母对落叶的无比珍惜。

C.文章第四自然段写“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同时又说“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

D.文章以抒情为主要手段,赞美祖母如同秋叶一般,“把生命的结束当作一次旅行”。同时也表达了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E.文章第十七段把祖母喻为“落叶”,把祖父喻为“风”,旨在说明祖父祖母之间浓厚的情感,从而深化了文章主旨。

【答案】 B、D (A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为下文写人提供背景。C“可见祖母的笑是苦涩而痛楚的”与文不符。E没有深化主旨。)

15.文中两次写到“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有何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起到了抒情线索作用,把景、情、人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行文脉络清晰。第一承上启下,由景及人。第二深化对祖母的怀念,情感达到高潮。

16.文章把祖母比作“一片不知愁的落叶”,从全文看,祖母与落叶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请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落叶上的脉络,如同祖母的皱纹。

②祖母总是不停地翻检那些落叶,把中意的珍藏起来。

③祖母的书里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

④祖母习惯在落叶上写哀婉的宋词,怀念着祖父。

⑤一个落叶的秋天,祖母如同秋叶安详离去。

17.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你又是如何理解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虽然短暂,也可能充满痛苦与无奈,无论幸与不幸,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优雅的姿态。不气馁,不消沉,以包容之心去对待苦难与不幸,去采撷生活中哪怕是一丝一缕的阳光和快乐。总之,要珍惜现在,热爱生活。

六、(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答。(4分)

语言总是和社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彼此息息相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切( )都在语言上刻下了印记。

(1)将下面四个语句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前后照应和衔接。(1分)

①同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了

②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

③经济发展了

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向纵深推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使语意连贯,适合填入两处括号中的关联词依次是:(2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为使语意简明,文中应该删削的是:(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③①② (2)而,又 (3)“彼此息息相关”或“同呼吸、共命运”

((1)注意“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交往频繁”“思想观念更新和变化”内在的关系,同时抓住“也”透露出的信息。(2)注意句子内在的联系,使语意连贯,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即可。(3)“彼此息息相关”同“同呼吸、共命运”意思相同。)

19.某校文学社举办“写作与生活”讲座,高二年级文学社社长主持,他的串联词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5分)

刚才李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像李教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我殷切期望我们的同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下面请语文组组长张老师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

(1)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抛砖引玉”改为“金玉良言”。 (2)“略尽绵薄之力”改为“不遗余力”。 (3)“殷切期望”改为“衷心希望”。 (4)“续貂”改为“讲话”或“发言”。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改对一处得1分)

(“抛砖引玉”“略尽绵薄之力”是谦词,不能用于对方,“殷切期望”陈述对象是“我”;“续貂”属于用词不当。)

20.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与下文组成排比句。(6分)

未品尝过酸涩的人,无法真正体会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拒绝艰苦创新的人,永远不能体会发明的快乐。总之,拒绝酸涩的人,永远不能体味甜美的甘醇。

【答案】 (示例)拒绝艰难攀登的人 永远不能欣赏顶峰的壮美景色 拒绝辛勤劳动的人 永远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七、(60分)

21.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选材料是个寓言故事。审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寓意,既不能因为猪的形象不好,就批评它好吃懒做,没有理想,也不能批评鸡鼠目寸光,胸无大志;既不能只说要做老黄牛,也不能光讲要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

综观猪、牛、鹰、鸡的说法,不难发现,它们都在欣羡别人的优势与好处,而忽视自己的长处;同时,它们都在谈论人生的得与失,但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它们都提到“假如让我再活一次”的问题,探讨的是“今生与来世”的话题。据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展开论述:①长与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得与失(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上帝打开这扇窗就会关掉那扇门),③今生与来世(珍惜现在,活出精彩),④自我与他人(人人皆可为尧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以“做好自己”为最佳立意;悦纳自我,增强信心,不懈奋斗,美丽人生。

【佳作赏读】

只做自己

临川一中 江声

卢梭曾说:“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一做完便把模子击得粉碎。”这话虽有些自负,但它告诉我们,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要做好自己,走出一条不从俗的路。

只做自己,要勤奋投入。

方文山在与周杰伦合作之前,他不过是一名装防盗网的工人,他还干过推销员、泥瓦匠等等“卑微”的职业。可他在工作之余不忘创作,一有灵感立即写出来。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词风。而努力使他灵感如泉涌,不曾枯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曾说:“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一个人不想做自己,整天幻想成刘德华、周杰伦。”

只做自己,还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苏格拉底笃信法律和民主,不愿做有特权的人。直到受人诬陷即将被处死,他仍不放弃对法律和民主的信仰与尊重,最终被投票表决后处死。没有勇气和信念的支持,他决不会放弃对生的渴望。

鲁迅站在整个封建文化的对立面,冷眼审视。正是“老生常谈不谈,人云亦云不云,众人去处不去,凡人所好不好”的信念,助他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所向披靡。

带着勇气和信念上路,苏格拉底、鲁迅只做自己,成为无数人灵魂的导师。

只做自己,更要有一颗博大的心。

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为中国航天领航,他是先行者,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成为中国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钟期荣、胡鸿烈,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财。为了学子,甘为骆驼,与人有利,牛马也做。他们为中国教育界做出楷模。

当狂风骤雨来临的时候,他横竖不说一句话;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膀上的时候,他高昂的头不曾低下。谢延信,用33年的辛劳,延展爱心,信守忠贞。他像一匹老马,虽不曾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登上人性、善良的顶峰。

博大的心只有跳动在特别的你的体内,才能感动华夏,击中每个人心中最柔弱的部分。

只做自己,即便身处逆境也要扬起生命的风帆;

只做自己,即便身处困境也要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只做自己,即便绝望侵占整个心房,也要让生命之泉涌流。

任黄沙滚滚,任朔风凛凛,只做自己,心中便必有一方绿洲。

【名师点评】

本文能正确把握材料的寓意,旗帜鲜明地亮明观点:只做自己。这话质朴无华,却能振聋发聩。生活中的确有人像寓言中的猪、牛、鹰、鸡那样,只看到他人的长处,而忽视自我的优势,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有鉴于此,习作者提出“只做自己”的观点,就显得格外可贵。因为,无论个人还是团体,也无论民族还是国家,如果只知羡慕别人,而缺乏自信,那都是没有希望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自己呢?习作者依次提出三个分论点:要勤奋投入,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有博大的心。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主旨。而且,本文论据充实,材料新鲜,先后使用了六个新鲜而典型的事例,来分别论证以上三个分论点。特别是援引三位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更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最后,我们不能不说到本文的语言特点。比喻、比拟、引用、对偶、排比,修辞手法运用自如;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句式变化多样,语言贴切生动,颇具表现力。这些,均能恰好地为表现文章主旨服务。可谓“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欢迎大家阅读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定要细细品味哦,一起加油吧。

查看更多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第Ⅱ卷】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2251/
考前练习推荐
热门考前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