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王昌龄《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兵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把个人安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此诗的难能可贵之处。
D.全诗写得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的特有风格。
[说诗]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明代诗人李攀龙选唐诗七言绝句,取之为第一,推之为压卷之作。此诗起笔非凡。月照关塞本为寻常景象,而且多人写过。王昌龄自己也写过“高高秋月照长城”。但他并不停留于此。他这首《出塞》独出心裁,用上两个互文见义的偏正短语“秦时明月”与“汉时关”,极苍苍茫茫之致,使时空显得广阔浩渺,一下子就把人带进一种深远的意境:还是那一轮明月,照着秦汉以来的这些关塞·。…人们从而由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想起世世代代的边境战事,深切感受到戍边将士“万里征战”的艰险与长年不得还家团圆的困苦。于是,眼前的明月关塞一下子深沉起来,具有深重幽远的历史感,诗的开头因而不同凡响。非凡处还不止于此。《出塞—》与《关山月》同为“横吹曲辞”一类乐府旧题,然而王昌龄这一首并不像南北朝以来诸多文人所作的歌词《关山月》那样流于单纯写兵士久戍不归、思妇望月怀远,而是接着“万里征战人未还”的喟叹,发出无限感慨: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在,就决不会让胡人的兵马越过阴山,外敌休想入侵一步!阴山,长城北面横亘于现内蒙古自治区、与兴安岭相接的山脉,一道天然屏障,古时候匈奴常越过此山侵扰内地。李广,汉代镇边名将,曾为“右北平”太守,郡府在龙城。他善于体恤士卒,与匈奴作战非常勇猛,行动迅捷,匈奴称之为“飞将军”,避之,不敢入侵他的驻地。王昌龄在诗中深深怀念这位“龙城飞将”,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能有像李广那样的“飞将”来消除边思,维护国家安全,使征人得以回家团圆,百姓得以过太平日子。这样把个人安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当时以思乡为主要倾向的边塞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边塞诗在王昌龄的诗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语言明决,笔意含蓄。《出塞》代表了这种风格。它被推为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解题]
B项分析不当。诗中写到“龙城飞将”,是表达一种愿望,一种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又是借古讽今的。作者认为只要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威镇边关,边烽自息,其中就隐含着对唐王朝不善用人和边将腐败无能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