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一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课后练习

内容预览:

汉源一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汉源一中2011-2012学年度(上)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瓶píng 领导lǐng 高屋建瓴líng

B歼灭jiīān 纤细xiān 阡陌qiān

C艄公shāo 稍微shāo 销声匿迹xiāo

D揣摩chuǎi 踹开chuāi 喘气chuǎi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 晨曦 血腥 闪烁

B.臭名昭著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精疲力竭 纳粹 鞠恭 铁锈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即已读过三十万人。

B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 他(老头子)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都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D 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简明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其中百万二字反映我军阵容强大,横渡二字反映我军攻势磅礴,锐不可当。

B《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用较长篇幅追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而我军解放南阳的过程几乎没有涉及,存在详略不当的毛病。

C《芦花荡》在诗情画意的水乡背景上去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叙事和写景水乳交融,饱含丰富的爱国深情,在作者笔下,环境是美的,人物是美的,严酷的战斗也是美的。

D《芦花荡》中老艄公的传奇色彩主要是通过强烈的反差来渲染的,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中进出自如,特别是高潮部分,更表现出传奇性。

6、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敌。

B“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在此设立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企图”是一个贬义词,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

C“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中“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说明老头子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此外还有过头的意思。

D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风飒飒地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这两处动作描写反映了老头子内疚懊悔的心情。

7、下列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们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老头子浑身没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D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样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青海境内长约1200公里,平均海拔5500公尺,山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

②在古希腊的神话中,天神们都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这里是上帝、众神的乐园。

③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万山纵横,莽莽苍苍,一直延伸到青海中部。

④同样,在中国的某些古典神话中,皇帝和他的神仙们也都居住在一座高山之上。

⑤这座山就是被称作“亚洲脊柱”的昆仑山。

A.⑤①③②④ B.④⑤③①② C.②④⑤③① D.②④③①⑤

9、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稀少)

B.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挨着)

C.货恶其弃于地(恶:憎恶)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

1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 )。(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13、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贫,其一富 B.其如土石何

C.吾视其辙乱 D.其真无马邪

14、下面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5、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牡丹之爱,宜乎众人。 D、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阅读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1、翻译句子。(6分)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2、后人把《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现在是什么意思?

成语: 。现在意思是: 。(2分)

3、“此中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联系上下文,想想“此人” 说了些什么 ,试概括为三点。(3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此 人 一 一 为 具 言 所 闻,皆 叹 惋。

5、默写(任选三句填空,共3分)

(1)、《陋室铭》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 。

(3)、《春望》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4)、常恐秋节至

(5)、气蒸云梦泽

(二)(9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1、“小船又飘回来”的“飘”照应前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中“敌人的愿望”指的是:

。(2 分)

2、文中画“ ”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的心理活动。(2分)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4、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1分)

5、在文中找出一句属景物描写的句子,再自己仿写一句。(2分)

(三)课外阅读。(16分)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

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句中前后两个“秘密”的词性分别是 词和 词。(2分)

2、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1分)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 D.严厉)的搜查。

3、 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点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

。(2分)

4、“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联系上下文可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 _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5、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

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 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伯

诺德夫人此时既_______又________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4分)

6、简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办法。(2分)

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伯诺德夫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女儿杰奎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3分)

四、作文:50分

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补足题目,扣题作文;可以补充真诚、善良、友谊、阳光、理想等;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文体必须是记叙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

查看更多
【汉源一中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0601/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