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

教学分析

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

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

——评于永正老师的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

9月18日,于永正老师在深圳市华富小学上阅读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长文,于老师删繁就简,长文短教。他抓住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眼泪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于老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哪儿读重,哪儿读轻,哪儿读快,哪儿读慢,而是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工夫。他将这个句子投射到屏幕上,学生每读完一个故事后,于老师让他们回头再读这段话,以情促读,多次加温,学生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于永正式”的睿智、和谐和深邃。然而,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却是于老师对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

在学习“谈‘碰壁’”这个故事时,于老师让学生练习评点、赏析课文。其中有一句“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语文教师,你现在是在批改你的学生的作文,你会写下什么样的批语?

生1:注意观察,描写细致,真乃好句!

生2:人物描写活灵活现,让人读了如见其人。

生3:这样写,写出了伯父有趣的一面。

…………

忽然,有一个学生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句话可写可不写,能不能删去?”

于老师一愣,全场听课的教师也愕然。谁也没想到学生竟会提出这样的看法。这个问题不太好处理,大家都用一种担心的眼光看着于老师,也很想看看这位名师如何处理这一棘手的问题。于老师不愧是于老师,他马上将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很快形成两种意见:一方是不赞成删去;一方是赞成删去。两方的代表还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时,老师该如何处理?大家又把目光投向于老师。

于老师没有象通常我们所见过的那样,把自己变成一个裁判,在两种意见之间作出裁决。他告诉学生:“简洁是一种美,具体生动同样也是一种美。”于老师还分别与两位代表握手,对不赞成删去的代表说:“假如你将来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学生的作文一定是具体生动的。”对赞成删去的代表说:“假如你将来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你的学生的作文一定是简洁凝练的。”

多么精彩、多么艺术的处理!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时日,而于老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仍然让我们觉得韵味无穷,它折射出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于老师对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就是一次富于灵性的对话!

对话是需要氛围的。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极力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是一种融洽的互助。学生的身心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没有拘束,没有顾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氛围,才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才能够使学生提出那样的与众不同的见解。

对话是需要机智的。在对话的过程中,思维的碰撞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在火花闪亮的一瞬间,教师要做到临阵不乱,敏锐地对教学现象进行判断,分析,作出科学的、恰当的、艺术的应对。

对话更需要的是尊重。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化身,教师和学生一样是阅读的参与者。在课堂上于老师坦然地承认,这个问题他也没想到,然后与学生一起去探讨。对学生的不同的合理的见解,于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不同感受,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理解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学生富于创新精神的见解,教师的惊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

查看更多
【一次富有灵性的对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4041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