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三单元阅读与写作

课后练习

内容预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三单元阅读与写作

第三单元阅读与写作

亲情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家庭是生命的起点,社会的细胞,本单元主题与同学们的生活比较贴近。

(一)积累与整合

一、字音

狼藉(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停滞(zhì) 磨蹭(c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馍(mó) 病笃(dǔ) 恸(tòng) 瞥(piē)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jiá) 嘱 (zhǔ)托 颓 (tuí)唐 琐屑 (xiè) 惦 (diàn)记

二、成语

(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严重情况,心理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在心里。

(3)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4)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5)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6)唏唏嘘嘘: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发出的抽咽声。

(7)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8)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9)一饱眼福:看到珍奇或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

(10) 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11)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12)辗转反侧: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

(13)无精打采:采:兴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14)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三、课文知识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州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四、背诵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五、古文、古诗词理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2、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3、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2、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人琴俱亡》

(一)字词解释

1.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 笃,(病)重。 而,表承接,不译。

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3. 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了,完全。

4.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既,已经。

6.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亦,副词,也。卒,死。

(二)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三)课文内容理解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3、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4、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二)阅读与鉴赏

【技法点津】本单元是对亲请的赞美,其中《背影》和《我的母亲》都是以叙事散文为承载形式,托起了厚重至深的亲请。对于叙事散文的阅读,有几点是需要明确的。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答题时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顺序。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三、品味散文语言,领会词句内蕴。词语的品味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突出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典例精析】

布鞋(节选)

厉彦林

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灯光摇曳,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淮安中学2009--2010学年调研试题)

1.品味前一段中画线句,说说这句话表现母亲怎样的特点。

2.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加点的“贴”的理解。

3.如果删去后一段,文章也不逊色,谈谈文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解析:1.这是一处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叙事散文中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文中娘在很多夜晚都在为“我”纳鞋底,其中对“我”所饱含的深情是不言而喻的。2.对这个非常准确的动词的理解要注意它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和主题思想来回答,“我”贴在脸上的不仅是布鞋,更是母亲那颗爱“我”的心啊!3.这一段是对前面叙述的升华,直接抒发喷薄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题,凸显作者的思想情感,充满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参考答案:1.表现了母亲的勤劳、细心、认真、关爱孩子。2.形象传神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3.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母亲的感恩之情,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了自己走好人生路的决心,使文章主题进一步升华,如果去掉,就收不到上述效果。

(三)表达与交流

文章有个孕育的过程,要酝酿“写什么”,要确立主题,选定材料;还要酝酿“怎样写”,怎样开头,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如何结尾等等,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了。

【培优题典】

1.记叙文的创新结构谈

⑴题记式。即在作文题目之下、正文之上,摘引一段简洁的名人名言,或仿写一段精粹的言论,单独成段,作为全文的题记,以凸显全文的中心,引导读者阅读。

⑵序数式。即把全文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相对集中,再把各部分按序排列,用数字一、二、三……或字母A、B、C……表示序列的先后,且把数字或字母居中写在每部分的正文之上,使全文的内容、层次一目了然。

⑶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有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

根据你的观察和积累,再写出两种结构形式与大家分享。

(扬州树人教育集团2010年月考题)

示例:①后记式。即在全文的正文之后,补写一些文字,作为全文的后记,以说明这次作文的写作目的、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有关内容,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②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③书信式。即采用书信的结构形式来作文,更有利于真切地倾诉个人情感,鲜明地表达个人的观点。

2.是鱼就要游弋万水千山,一头扎进宽广大海的怀抱;是鸟,就要不断起落翻飞,翱翔于那迷人的苍穹;是小草,就要穿越磐石的挤压,仰望清新而美丽的自然……我们,又何尝不如此呢!我们不会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拼搏;不会因为一次的打击而收起飞翔的翅膀;我们在梦想的风帆下驾船远航!

请以“无悔的飞翔”为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③字数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滨海三中2009--2010下学期期中考试)

作文指导:

1.一板一眼为审题。这篇习作的命题有两大指向,一个是“无悔”,一个是“飞翔”。首先,“无悔”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有它做伴,我们的生活也许才能收获风雨之后的彩虹。其次,我们怎样才能跨越生活中的坎坷呢?理想、意志、目标怎样才能实现呢?关键在于飞翔。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遭挫折的过程写清楚,体现“无悔”与“飞翔”。

2.一鳞一爪为选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以说,我们人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都是自己飞翔的痕迹。如对某个老师的严厉由开始的憎恶到理解到成为老师的好学生,只因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悔的飞翔;友情“破裂”到修复到知心朋友,只因在友情的天空中无悔的飞翔;对自然界的某个生灵由漠然到熟悉到欣赏到关爱等等。为了使本篇习作出新出彩,选材一定要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

3.一五一十为行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了使文章更有吸引力,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可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飞翔”扣人心弦,最后经过奋斗体现“无悔”的价值观。可以托物言志,将自己的情感喜好寄托在某个熟悉的生灵之上,以此书写自己曲折的人生。

4.一心一意为结构。文章开头可用一段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结尾可用抒情议论法来升华主题,表现对飞翔的渴望,振奋人心。主体部分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可用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等来结构材料。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第三单元阅读与写作】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3988/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