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写(3分)
1、仿照下面布局,规范、工整地抄写.(3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二、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4分)
2、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4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o( )、bīn( )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 )和gn( )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 )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摘自《课外阅读》2009年第6期)
3.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后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些书,或鸿篇巨制,或 ;或下里巴人,或阳春白雪;或像 ,气势磅礴;或像 ,曲径通幽正是从这些书中,我读懂了生活辨出了是非曲直,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A、名山大川 雕虫小技 古园深院 B、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C、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古园深院 D、古园深院 雕虫小技 名山大川
4.古诗文名句填空。(12分)
①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④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夏儿女喜迎各国嘉宾,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诠释这份情怀;但奥运圣火熄灭时,四方朋友依依惜别,我们可以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相互慰勉。
⑤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李白的名言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视为千古绝唱。
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____________,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6分)
⑴司马文章元亮酒,右军书法少陵诗,这副对联中隐含着几位名家。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其他几位中选择你熟悉的一位,写出他的姓名、一部(篇)作品及该作品中的一个名句。(3分)
【示例】少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 》、 !
⑵中国古典名著中,有不少关于打斗的精彩描写,下面是摘录的两段:
【甲】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帐后连珠炮起。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如巨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两将在火光中,战到三五十合
【乙】 鼓声响处,庞德出马曰: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公大骂曰:量汝一匹夫,亦何能为!可惜我青龙刀,斩汝鼠贼!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轮刀来迎。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军各看得痴呆了。
【甲】语段写的是 (人名)大战张郃,【乙】语段写的是 (人名)大战庞德,两段文字均出自《 》。(3分)
6、班里开展文化探究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逐一完成下列任务。(9分)
⑴早在南宋时期,台州便是一个民重耕读、书院绰立的东南文化之邦。时在台州任职的朱熹,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下面是其中的一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 )。(3分)
上联:汝若问儒风,云窗雪案深工夫。 下联:汝若问农事, 。
A、绿阴冉冉遍天涯 B、欸乃一声山水绿 C、万古荒凉楚水西 D、晓烟春雨劳耕锄
(2)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关键时刻,在我省一套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正式启动。②通过这套指挥系统,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可随时向省领导汇报全省甲型HlNl流感的防控情况,省领导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防控工作发出指令。③采取信息化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甲型H1N1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3)感受语言魅力. 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运用恰当的比喻,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母爱如细流,静静流淌在我们的生命中。一次次牵手,一声声叮咛,母亲的呵护似摇篮般的安适; , , 。人生拥有母爱的伴随,一路洒满温暖的阳光。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7分)
手比头高
①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眼睛直直地瞪着你,高声数落。在我顶嘴拒不认错的时候,他甚至会粗鲁的攥紧老拳,连眉毛都竖起来,样子可怕极了。
②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些日子,面对盛怒的父亲,我伤心又沮丧。我默不作声,心里却在说:不要再像管小孩子一样管我!
③那时对生活对工作都有许多自以为得意的想法。我讨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对父亲给予我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之类的评价嗤之以鼻。我迫不及待地告诉家人,我拥有了许多听众,我的同学、同事和新交的朋友都愿意听我演讲。我眉飞色舞地对家人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演讲是一门实用性恨强的艺术,拥有听众,就拥有成功。父亲朝我一瞟:这么说,你的知音可多了?我愈发得意起来:那还用说,当然啦!我忘情地等着父亲更热烈的赞扬。
④可是我想错了,我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父亲正一脸怒气地盯着我。他眉头拧起来,脸绷得紧紧的,把筷子放在一边。我感到惊愕,避开父亲的目光,自言自语地轻声说:我哪儿说错了吗?
⑤你以为你都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
⑥我忍不住叫了起来:不,我是对的,不对的是你,这么粗鲁,这么简单,这么不理解人。你真让我受够了!
⑦闭嘴!父亲的手似乎有些颤抖,他腾地站来,挥着胳膊大声命令我:把手举起来!
⑧我无法理解他,觉得他非常可笑。家人都不知怎么回事,只有母亲附和着也叫我把手举起来。我再也咽不下这口气,拔腿走出房间。
⑨父亲在身后高喊:给我回来!
⑩可我没听,我想以出走迫使他明白自己是过分了。
⑾然而,没等我跨出房门,就被父亲一把抓住了。他紧紧握着我的胳膊,使劲让我转身。我看见父亲已鬓发花白,愤怒使他的脸涨得紫红紫红的。我从对峙中软下来,让他把我拽回餐桌旁。
⑿他把我按到椅子上坐下,口气严厉的说:叫你举手,不服气?你把手举起来,我要你好好看看,手比头高!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什么时候,干总是第一重要的。不管你想得多好,讲得多好,你都得要干,要动手干!夸夸其谈,只能一事无成,你难道想做那样的人?父亲一口气说下来,我在他的眼中看到有泪光闪动。
⒀手比头高!父亲的这一句话如同掠过平岗的疾风,一下子启开了我的心智。我终于悟出了自己的浮躁与浅薄。望着父亲因激动而泪光盈盈的眼,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那是父亲对儿子才会有的期盼!我浑身一热,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⒁几年过去了,当时最想对父亲说的那句话一直在心头:父亲,错怪您了,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
7、说说本文第一段画线句常记起父亲发脾气的样子在全文的作用。(3分)
8、第⑤段中你以为你很对?父亲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你对个屁!一句,作者为什么用咬牙切齿这个贬义词?(3分)
9、第⒀段中划线句我感受到了他急切却深沉的期盼.父亲的期盼是什么呢?(3分)10、文中说我不知错怪了您多少回!我错怪了父亲什么?这句话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11、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父亲?读了这故事,你有何启示?(4分)
(二)老水车旁的风景(15分)
梁晓声
其实,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
它是一处旅游地最显眼的标志。旅游地原本是一个村子,两年前,这地方被房地产开发商发现并相中。于是在盖别墅和豪宅的同时,捎带着将这里开发成了旅游景点,使之成了小型的周庄。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城里人络绎不绝地驾车来到这里,吃喝玩乐,纵情欢娱。村里人终日里耳濡目染,思想迅速地商业化着。
城里人成群结队地来到的时候,必会看到,在那水车旁有一老妪和一少女。老妪七十有几,少女才十六七岁,都穿着清朝的衣裳。老妪形容枯瘦憔悴;少女人面桃花、目如秋水,顾盼之际,道是无晴却有晴。老妪纺线,少女刺绣,成为水车的陪衬,景观中的风景。她们是景区雇来在那儿给观光客们看的,若有观光客与她们照相,或可得些小费。老妪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在村里有一间半祖宅。村子受益于旅游业,有了些公款,每月亦给她50元。少女是从外地流落到这儿的。她的家在哪里,家境如何,身世怎样,没人知道。
只有老妪觉得她是个好女孩儿。她们成为同事几天以后,老妪曾问过少女住在哪儿,少女说住在一家饭店的危房里,每天五元钱,晚上还得帮着干两个多小时的活。饭店里面有老鼠,她最怕老鼠。就是每月150元,也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还得看主人两口子的眼色少女说得泪汪汪的。
闺女,住我家吧。我那儿就我一个人,我也喜欢有你这么个伴儿,不会给你气受。于是,少女作为老妪所希望的一个伴儿,住到了老妪家里。
少女脸上的笑容多了,老妪脸上的皱纹少了。熟悉她那张老面孔的人,发现她脸上几条最深的褶子变浅了,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了。她脑后的抓髻也好看了,不像以前那么歪歪扭扭的了。她的指甲不再长而不剪。指甲缝也不再黑黢黢的了。她那身行头显然洗得勤了。她的好心情让她的小费也多起来了。
有好心人提醒她:你让那小人精住你那儿去了?千万防着点儿,万一你那点钱被她偷了,临走连件寿衣都穿不上
老妪不爱听那样的话,她爱听少女的话。
少女常对她说:奶奶,尽量想高兴的事儿,那样您准能活一百多岁。
经历了许多年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孤寡生活以后,忽然有了一个朝夕相处的女伴儿,老妪返老还童了似的。
然而有一天老妪忽然失明,接着咯血了。村里不得不派人把她送到县医院,一诊断是癌症,早扩散了。那么老的人了,也只有回家挨着。
村里的负责人就对少女说:她都这样了,你搬走吧,爱住哪儿往哪儿去吧。
少女哭着说:我不搬走。奶奶对我好,我也要服侍服侍她
非亲非故,来历不明,还口口声声奶奶,奶奶叫得挺亲,就是不搬走,图什么呢?村里的负责人想到了老妪的一间半祖屋。
于是,在老妪精神状态稍好的某日,村里的负责人带着一男一女来到了老妪家里,他介绍那男的是县公证处的,女的是位律师。他开门见山地对老妪说,她应该在临死前作出决定,将一间半的祖屋留给村里。那屋子是可以改装成门面房的,稍加改装以后,或卖或租,钱数都很可观。老妪说:行啊!村里的负责人又说:那你就在这张纸上按个手印吧! 老妪不高兴了:我觉得,我一时死不了。村里的负责人急了:所以趁你还明白,才让你按手印嘛!老妪就不理他们三个男女,把身子一转,背朝他们了
村里的负责人没主意了,找来另外几个有主意的人商议,他们都认为老妪完全有可能被那个外省的小人精蛊惑了,把一间半祖屋赠送给那小妖精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同仇敌忾起来。没人愿意去照顾那糊涂的老妪了,少女就连她那份儿工作也不能干了
十几天后,老妪走了。
老妪攒下的钱不够发送自己,少女为她买了一件寿衣
又没了几天,那少女也消失了,没跟村里任何人告别,也没留下封信
(选自《散文选刊》2009年第5期。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2.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4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鲁迅《故乡》)
13.文中有关少女的称呼有两个,先是小人精,后为小妖精,一字之差,耐人寻味。请联系上下文简析称呼变化的妙处。(2分)
14.少女最后为老妪做了什么事?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分)
15.从全文看,文章写村里人对老妪接纳少女这一行为的种种反应,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16.下面对标题中风景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2分)
A.显示乡村旅游业的独有的韵味。 B.预示现代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C.展现江南农村古朴的风土人情。 D.彰显心灵的纯净和人性的光辉。
17.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四.文言文阅读。(21分) (一)隆中对(节选)(11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8.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19.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1.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3分)
(二)陶侃惜谷(10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晋书》
2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鞭之: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3分)
A.朝而往,暮而归 B.失期,法皆斩。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24.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2分)
25.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你认为陶侃是个怎样的人?(3分)
五、作文(30分)
26.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的欢笑
请以那一刻,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