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练习激开创新之花

教学分析

某小学近日进行了一次“教学行为满意率”的学生调查,令校方始料未及的是:得分最低的不是课程设置、教材的适用性、教师的讲课水平之类,而是目前的“课堂练习”方式。许多学生抱怨:“课堂练习样式单一,重复太多,没有意思”,“怕做不出来,挨老师批评”。

另类练习激开创新之花

的确,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如果题目太难了,基础差的学生叫苦不迭;题目过于简单,优等生又觉得“食之无味”。不少教师也承认:“我们备课的重点是将知识点讲清楚,对于练习则考虑得比较少,反正书本和辅导材料上有现成的练习,挑选给学生做就是了。”

而教育心理专家认为,课堂练习对于学生完成知识“内化”有着重要作用。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更能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兴奋点,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目标,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依据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训练点,设计了一些另类练习,即有别于传统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型练习,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因为发散思维可以赋于思维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等可贵的品质,它在创造思维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这类开放型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发散性、创造性。

一、小、近、实,课前让学生动一动

“小、近、实”的课前三分钟创造性活动,主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组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创造意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活动突出“小、近、实”,即活动规模“小”,活动时间短;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活动价值有现“实”的意义。如每天活动一次,全班同学轮流担任主持人、演讲员、编导等,使每个孩子的才华得以展现。他们通过“想、说、做,”等

创造性自主活动,从生活中发现内容,设计自己的“三分钟”。如任誉同学针对地球污染严重的情况,画出了一幅“我们还会来”,它通过地球、太阳、月亮的对话,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腼腆的毕梦如同学经过几次做“演说员”的锻炼,终于落落大方

地站在台前。有趣的活动使每位同学的创造意识、创造个性、品质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放飞想象,鼓励学生画一画。

马斯洛说:“几乎任何一个孩童都能在没有事先计划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个游戏。”这靠的是什么力量?心理学研究认为:低中年级学生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与幻想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绘画资源――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画一画。如“古诗配画”,宋代苏轼诗曰:“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可见,诗画密不可分。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古诗,如《望庐山瀑布》、《绝句》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通过画的形式再现诗的意境,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反复呤诵,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画面表现,虽读同一首诗,但学生的理解、感受、会有差异,可以说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种画法。

又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作者选取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丰富的北大荒秋景。学习课文后,可鼓励学生用手中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北大荒的明天。学生兴致盎然,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未来的现代化北大荒描绘得更有生机。把画画引进语文教学中,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语言更为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既有思维价值,又有一定思维容量的练习,使学生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性思维了得到了训练,为他们全面发展拓宽了渠道。

三、填补空白,引导学生写一写。

联想是创新的翅膀。联想练习能唤起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贮存的丰富表象,并使之串联和沟通。

课文中,作者往往因表达需要留下情节的空白,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揣摩,想象出空白的情节。如《诚实的孩子》一文,讲列宁到姑妈家做错了事,撒了谎不敢认错,后来在妈妈的教育下他写信给姑妈认错。课文接着写列宁收到姑妈表扬他认错的回信、留下了列宁写认错信的情节空白。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代替列宁写封认错的信。这类习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演一演。

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处处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进思维活跃,便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生的内驱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表演、动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调动大脑及全身心的整体运转,促进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和创新个性的形成。

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表演欲望和表演天份,让他们乐于说一说,敢于演一演。表演本身就具有创造的内涵:演可以创造性地表现文字内容,可从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场景,变静为动。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骀驼从沙漠旅行回来了,有一天,它们在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了小红马,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请小组讨论后分角色演一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复习巩固了所学动物常识,又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五、重视实践,支持学生做一做。

语文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特点,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水上飞机》、《航天飞机》、《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这些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现代化祖国的飞速发展。对于这一类课文,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图片,在课堂上再以讲解员或“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所得,学生在听与说的过程中,放开了手脚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创造的天地。

《蓝鲸》一文介绍了蓝鲸的样子、生活习性及用途,并写道:由于过量捕杀,蓝鲸已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蓝鲸灭绝了对人类将意味着什么?东北虎、大熊猫、金丝猴、这些珍稀动物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命运会如何?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查阅资料、去交流。还从此为主题开了一个主题队会。学生在动手的过程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鼓励学生做一做的具体形式很多,可以因课而异。如《我的外公》、《争论的故事》、《掌声》、《蒲公英》等这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了课文后的收获、体会,懂得的道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自己动手,凭个人喜好制成精美的书签,以勉励自己不断努力。这样的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无拘无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习训练体系的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能让原本单调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走出“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式,使练习成为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为学生独立探索、自立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搭设“平台”,使学生敢于探究,善于突破,乐于迎新。

查看更多
【另类练习激开创新之花】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3673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