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教学分析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广东开平塘口镇宝树中学 周爱兰

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荷载的知识,都是教师已有的、已知的,而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益,这是教学创造性的实质,所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一般表现在:如何准确、灵活地把握制约教学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包括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等方面。其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教材的“再创造”也就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统筹兼顾原则

处理教材要紧扣教学目的,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首先,要保证“双基”,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要发掘教材中德育渗透,情感熏陶的因素。就语文教学而言,这门科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形成认知能力的手段听说读写应与情感载体体验的激活、引发、领悟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联珠双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感悟了作者的感情,志愿军的爱与憎,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等认知就会有更透彻的赏析。

2、适应对象原则

处理教材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主要是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灵活施教”,在处理教材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使处理教材的方法、过程、结果能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等。这样,才能使备课有针对性,使教材的处理和学生水平相一致,灵活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处理原则

处理教材还要有灵活性。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文章典范性很强,在教学中就可做提示性的点拔,锻练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赏析,以求“自求得之”。有些文章典范性虽强,文质兼优,但难度较大,教师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评点课文、评价欣赏等方法来掌握,同样一篇教材,可从朗读激发情感入手,可从板书提示线索入手,也可从生动比喻、故事启发入手,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使教学既能教出教材的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举一反三”的原则

在处理教材中,要始终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妥善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从而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重。所谓的“举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等技能技巧,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牢固的记忆和熟练地掌握。所谓“反三”就是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类推到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立解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上述四条原则是紧密联系、互相浸透的,指的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使备课取得良好的成效。

哲学家培根说:“跛足而不迷途,能赶上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因此,处理教材的艺术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需讲究一定的方法,才不致于事倍功半。

1、 钻研大纲,明确目的

教学大纲规定了语文科的总的要求和总的原则,并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以及教学进度。教师钻研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教学中的三个“W”即what(学什么),why(为什么),how(怎样学)。例如,要让学生弄懂什么——课文的类型、修辞手法等;学会什么——文段分析的技巧、作文方法等;发展什么——听说读写能力、智力等;培养什么——道德情感、审美观点等。

2、 通览教材,鸟瞰全局

教科书提供了基本的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教师应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通览教科书,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比如,首先要了解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特点,还要了解每个单元的单元提示,另外,教科书后面有关写作实践、语法知识等内容也在通览之内。这样可以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可以增强教学的计划性和有序性,维护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在教学中执简驭繁,纵横弛骋。

3、 疏通教材,清除障碍

在通览了全部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单元或课题教材进行疏通,清除拦路障碍。对于教材内容,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小至标点符号、书写读音,都要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弄清弄懂。扫清障碍,保证在进行教学中不卡壳,不出错误,不留空白。

4、 熟悉教材,重点记忆

熟悉教材在于“透”和“熟”。要掌握每篇文章在整个单元计划的作用,同时对每篇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作者思路及蕴含的思想、智力的各种因素等进行认真思考,做到胸有成竹。要达到熟悉教材,重点记忆和背诵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如有些重要句子、注释等要铭记于心,不致于说一句看一下课文或教案,中断学生的思路,给课堂带来不协调的气氛。

5、 分析教材,把握“三点”

分析教材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把握“三点”,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首先要抓准教材的重点,即明确教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在语文新教材中,重点往往体现在每单元的“单元提示”,每篇课文的“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当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拟出相应的教学方案来掌握重点。

其次,要把握教材的难点,指的是教材中那些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教材,找出难点,对其条分缕析,使其化难为易,豁然贯通。

最后,要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点,巧妙点拨,就能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制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掌握了初二语文说明文中说明方法,就到推及理解每篇课文有关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6、 精心设计,妥善安排

在全面、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从教学的全局出发,缜密地考虑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精心设计课程结构,教学程序等。在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解惑”,教师在课前的设置中就已体现了对课文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与理解,并精心设计为能启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各种题型的阅读题,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找出疑难点,以备带问题听课。在课堂上,教师应胸中有丘壑,决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主讲,哪些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需详加剖析,哪些只需略加指导;提出的问题高而可攀,设计的问题难而有度。课堂的精心设计,力求开头引人入胜,中部丰满坚实,结尾耐人寻味。师生双方有备而战,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7、 阅读资料,吸取营养

有效地利用教学参考资料,从中吸取营养是处理教材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教学参考资料,是教科书的补充。教师阅读有关教学参考书和一些相关的书籍、报刊。甚至可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才能得心应手驾驭教材。语文教师还应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在搜集与所学课文相关的笑话、故事、名言警句等课外资料,在课堂上就可随手拈来,使课堂的更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根据语文教学的知识性和情感性,认真备好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尤显重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挖掘教材“深”,教材方法就会“活”,讲课就会“精”,传授知识就“准”,教学效果才能“高”,才有可能在授课过程达到一种左右逢源、驾驭自如的境界。

查看更多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3628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