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阅读鉴赏的主动性。尤其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及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文本、关注文本。语文教学,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文本。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文本的解读情景,以便最大可能的让学生建立与文本的交流对话关系,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知识积累、情感态度引入文本阅读中,思考、探究、真正把握文本,获得独到的审美体验。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而情感真挚的散文作品。因此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反复诵读,建立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交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本文主要抒发老舍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并以此为全文的脉络和主线。因此在授课时,找准合理的能带动全文的感情语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作为切入口,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与鉴赏。
教学目标:
1 了解老舍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创作历程和创作风格。
2 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3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体验,进一步了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的对故土的眷恋之情,理解远离故乡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
2 结合全文,根据语境揣摩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教学原则:以学生阅读思考为课堂教学主线,以教师启发点拨为主导,以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训练为主要课堂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等等都会让古往今来的人们唏嘘感慨。同学们能说出一些传达家园之思的诗句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为学生创设理解和解读文本的情感情景,同时可以唤起学生的知识积累继而导入本文的教学)
二了解老舍和老舍的北平
1检查预习情况,学生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你读过那些老舍的作品,有何感受?
通过阅读文本你认为老舍和北平有着怎样的关系?
你所了解的北平景物和风貌有那些?
(投影展示老北平的风貌图片)
2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简介
(投影展示)
三研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文本,划出认为重要的语句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结合文本的“对话栏”进行文本评点。
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反复研读文本,具体分析探讨。
1切入文本,把握思路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问:老舍想北平想的要落泪,为什么会如此想念北平呢?
(此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宏观把握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用原文语句进行解读或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表达。)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找到相关的语句解答。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
“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
……
总结:老舍对北平的想念源于对北平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恋之情。
想北平→爱北平
问:老舍反复说他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爱?你是怎样理解这种爱的呢?
(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阅读思考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同时将学生的人生体验、情感态度引入文本阅读中,和作者进行情感和心灵的交流,产生情感的共鸣。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思想。)
分析探讨:老舍对北平的爱就像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爱。北平对于老舍来说就像母亲一样给与了他生命,北平孕育了老舍。所以老舍说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 同时北平给与了老舍最初的知识和印象,“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给所赐给的。”老舍和不北平已经融为一体,老舍对北平的爱深入骨髓,融入血液。
问:那么在老舍的眼里,他所深爱的北平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到吗?
(这一问题设置意在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寻找直接描写北平的相关语段。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整合、提炼和概括文意的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对文章四、五、六、七段的阅读分析基本上可以达到设想的效果。
动中有静
人为中显自然
北平的特点 花多菜多果子多
接近自然
文章的思路:爱北平→赞北平→想北平
问:可以说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那么老舍先生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凸现北平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对比”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通过老舍把北平和欧洲四大历史都城的对比中突出北平与众不同的特点写法中意识到比较是一种凸现特色的常用方法。以便在实际的写作有真切的体验。)
问:“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老舍如此的想念北平,要落泪了,为什么不回北平呢?
(这问题旨在在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学会通过相关资料,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等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分析探讨: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当时作者不在北平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生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撼人心。
作业设计:
写作训练:有许多事物能够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问题探讨: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立足文本,精读文本。学会用文本的相关语言信息来解读文本,能做到以文解文。这对于训练学生阅读作品的观点提炼,有效信息的整合,概括能力等都有所帮助。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的研究文本,找准解读文学作品的切入口。切入口必须是能够牵一点而动全文。设置依托文本的开放式问题情境,由宏观到微观进行研习,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把文章读活。《想北平》这篇散文可以以最后一段作为文本研习的切入点,统领全文。老舍为什么想念北平?想北平是源于对北平深沉的爱—爱北平。那么老舍爱北平的什么呢?北平与众不同的特点—赞北平。因此在这一专题的教学中是不是可以这样去设计。如《我心归去》这篇散文哲理性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以文章的题目为切入点,“我心为什么要归去?”“我心要归向哪里?”这样可以带动全文的解读,理解作者对人与故乡关系的透彻阐述。再如《前方》一文,文中的第二段是全文的文眼,可以这样设计:作者为什么说人有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呢?离家就意味着走向前方,那么前方又意味着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探究文本,一切从文本出发;又不会钳制学生的思维,给与学生思考的权利和空间。
参考资料:《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高一上)
《语文教学设计》(必修一二)
《语文教学参考书》(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