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教案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

设计说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二板块“千古江山”的一篇课文,它和同一板块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宋词中的杰出词作,因此学习本词时可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词的知识,让他们系统掌握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而本词的创作背景及内容又与必修一中曾学过的《赤壁赋》相关,可以联系那一课让学生共同回顾有关苏轼及其创作背景并适当补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相关语段,以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苏轼,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词。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而且也是现在学生喜欢的一首词,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诵读,最终达到背诵的效果。

学习本词,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理解苏轼豪壮的情调及豪放词风,把握作者借本词所抒发的情怀。本词内容不太难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探讨,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本词。本词还有一个让人争议的地方,即“人生如梦”这句话究竟是否含有消极因素,因此可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以活跃学习气氛。另外还可介绍苏轼其他风格的两首词《定风波》《江城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苏轼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苏轼及其豪放词风

2、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味关键词句,理解豪壮的情调及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作者通过描绘赤壁雄伟奇险的景色,缅怀古代豪杰,抒发自己情怀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苏轼的豪放词风

2、诵读,品味关键词句,理解豪壮的情调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有关苏轼的一个故事引出苏轼及其词)[幻灯片展示]

俞文豹《吹剑录》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歌唱的这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根据必修一已学过的《赤壁赋》来回顾苏轼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1、回顾作者,完成填空 [幻灯片展示] (找学生来回答)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把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合称为“三苏”。

苏轼博学多才,宋文、宋诗和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学生齐答)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是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他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2、回顾背景:

本篇是苏轼词中具有豪雄气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由于苏轼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这首词是他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矶时写下的(可引导学生一起回顾《赤壁赋》中学过的 “乌台诗案”)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3、补充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苏轼的心境)[幻灯片展示]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二年所作。

三、补充有关词的知识[幻灯片展示]: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题目。

词又称 “曲子词”,“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首词为双调。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菩萨蛮》)、李煜(《虞美人》)、

晏殊(《浣溪沙》)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

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雨霖铃》《八声甘州》)、秦观 (《望海潮》《八六子》)、李清照(《声声慢》《一剪梅》)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卜算子·咏梅》)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扬州慢》)、张炎(《高阳台》《渡江云》)

四、放录音,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注意正音、断句,体会作者感情。

五、检查预习情况[幻灯片展示](找学生完成):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公瑾( jǐn ) 纶( guān )巾 强虏( lǔ ) 早生华( huā )发 酹( lèi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浪淘尽( 冲洗、冲刷。 ) ②千古风流人物( 有文采,有功绩;杰出的 )

③人道是( 说 ) ④乱石穿空( 陡峭不平的样子。)

⑤雄姿英发( 卓越不凡 ) ⑥一尊还酹江月( 同“樽”,酒具。 )

3、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借喻、对偶 )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借代、夸张)

4、下列诗句划分音节正确的一项是( B )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C、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国、周郎、赤壁,一词一顿,铿锵有力。)

六、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应当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可以找个别学生读,也可齐读)

七、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意境。[幻灯片展示][通过诵读鉴赏本词(学生自主探究)]:

1、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的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这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豪放派代表的词风。

(学生齐读上阙,然后再个别读,注意语气和感情的把握)

2、本词中,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作者为什么思慕周瑜?

参考:词中的周瑜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却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是因为如此,已超过周瑜年龄的苏轼最最渴望的就是象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一展宏图

3、《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描绘壮丽之景。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势,而且融合概括了千古英雄的非凡业绩,将江山形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引发读者的历史联想。

②刻画豪迈之人。上片将“周郎”与“赤壁”并称,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关键作用,下片着力写他的才华和功勋,塑造一个指挥若定而从容闲雅的儒将形象,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③抒发壮志豪情。全词借称颂周瑜来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学生齐读全词,再次感受本词的情感)

4、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学生联系本词学习这两种手法)

⑴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

(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

⑵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八、合作讨论: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放情调不合,你怎么认为?)

参考:“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徐州时就感悟到“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永遇乐》“明月如霜”)。“乌台诗案”以后,人生命运的倏然变化使他更加真切而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变幻。他不止一次地浩叹“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笑劳生一梦”(《醉蓬莱》)、“万事到头都是梦”(《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所谓“人生如梦”,既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指命运如梦般地难以自我把握,即《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词所说的“长恨此身非我有”。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

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僧人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九、再次诵读本词,试着当堂背诵全词。

十、比较阅读[幻灯片展示]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十一、拓展延伸:

苏轼不仅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也是婉约中的圣手,其代表作是下面这首词(怀念亡妻王弗)[幻灯片展示]

江城子(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十、作业:

1、背诵并会默写全词

2、课下仔细体会后两首词,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上阙:大江东去------起兴

周郎赤壁------凭吊

江山如画------承前

一时多少豪杰------启后

下阙: 赞周瑜:遥想公瑾

雄姿英发

叹自己: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4】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3608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