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和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有联系的问题。如果教师只考虑怎样迫使学生用更多的间坐在那里抠教科书,怎样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别的一切活动中都吸引过来,那么负担过重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学生除了上课、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分数以外,对别的任何事情都不考虑,这种人的命运是不值得羡慕的。请你千万别让这种学究气把你的学生卷进去。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我所说的智力生活,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少年期。
如果你被指定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你要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应当阅读的书目,并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
如果少年、男女青年没有自己心爱的书和喜爱的作家,那么他们的完满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不可设想的。我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他的个性,我就始终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早在小学起就建立自己的小藏书箱。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藏书量已经相当可观——大约有100到150本书。就像音乐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对一切都感到厌烦”,正像他所说的,他不愿意总是重复讲同样的东西。学生从他的话里感觉到他的思想是停滞的、僵化的。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更加危险的是,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
不应当把学生的智力生活理解成个人的狭窄的小天地。
一个人既在丰富集体的智力生活,同时又在享受集体的精神财富。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力求建立许多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集体。这首先是指成立了各种科学——学科小组:科学——数学小组、科学——技术小组、科学——化学小组、科学——生物学小组、科学——文学小组、哲学小组。可能,冠上“科学”这个词,会使人觉得有些夸张,不过它毕竟反映了一定的真理: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对于这些课外小组,无论如何不应把它们看成是学科的附属物,或者作为提高及格率的手段。它们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小组里洋溢着钻研、好学的精神。在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中,学生们照例要讲述他们所阅读的书籍(作报告、作综合报导),但是这里有一个特点,就是给思想增添了真正的创造性:当青少年给同学们讲述那些真理和规律性的时候,他们抱着珍视的态度,把它们看做是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财富,而同这些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就是他们产生了对于劳动、创造和未来的思考。
学习困难的男女孩子也可以参加科学——学科小组的活动和晚会。对这些学生来说,负担过重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小组里,那种丰富的智力兴趣的气氛,激发他们去阅读,而对他们来说,阅读正是达到顺利学习的最重要的补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