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方面,“高质量、实用性佳、免费或是低价的学制,帮助我们达到平等的目标。”丹麦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
贯彻平等精神,丹麦各级学校不选模范生,十二岁以下没有成绩单,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发展天赋,不鼓励比较。
公立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学费全免,不但如此,读书还可以领钱。十八岁以上学生可领生活津贴,金额多少视学生是否居住家里而定。如果不是住在家里,一个月约可领新台币二万四千元。
早在一八一四年,丹麦便规定七年国民义务教育,领先法、英、美。十九世纪初,丹麦人民之父葛隆维倡导设立民众高等学校,主张教育的精神是要创造「自由而平等之人」,不但废除入学与毕业考试,也开放大门,让全民皆可入学,学校的董事则由学生选举产生。
一个国家的质感,不在于人民平均学历,而在于人民对学习的热情。
“终身学习”在这个国家不是口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丹麦平均每人借书率为世界第二高,而丹麦每百人宽带使用率是OECD国家中第一。随时读书、学习对丹麦人而言,就像血液里的DNA。哥本哈根机场执行长尼尔斯(Niels Boserup)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学习,是丹麦人快乐的秘密之一。”
可以终身学习,是因为学习没有学费的障碍。在丹麦,即使读私立学校,政府也补助七五%经费,因此在丹麦,进私立学校不是象征贵族,而是去学习特殊才能如艺术、体育。
如果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想学上网,可向政府申请到府教学,如果想装设计算机,政府不但予以补助,更会盯着计算机公司到府安装,直到老人能使用为止。“原则上,我们拥有这么多的(学习)机会,是‘非常自然’的。”国会议员彦斯.隆德(Jens Christian Lund)说:“我们需要去上课,在这方面,你永不嫌老。”
这里,壮有所用。职业不分贵贱,没人后悔「入错行」
「台湾人重学历不重知识,丹麦人重知识不重学历。」前台湾驻丹麦代表许智伟说:「丹麦是真正的职业无贵贱,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从中自我实现。」
丹麦副总理为农校出身,部长不乏高中毕业者,但透过终身学习,他们同样可以治国。
职业教育与学徒制,更是丹麦落实平等教育观,让人快乐做自己的另一个例子。
丹麦人相信不论士农工商,职业无贵贱之分。根据丹麦政府统计,丹麦学生受过义务教育后,有五成的继续升学者选读职校,副总理本特强调:「每人都有权利得到因材施教的教育,不仅是那些有天赋的人。」
与台湾大不同的是,丹麦的小学与中学,经常安排孩子参观各种行业,让他们有机会了解职业特性,选择自己的最爱。
当农夫也好,当工匠也妥,这就是丹麦的价值体系。走访皇家哥本哈根瓷器(Royal Copenhagen)工厂,一百一十位工匠及二十四位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学徒,拿着彩笔,聚精会神的涂上釉彩。这里每件器皿釉彩,都由一位工匠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器皿底座上签字。该公司画师平均工龄二十四年。皇家哥本哈根瓷器艺术指导索伦.尼尔森(Sren Nielsen)说:「很多来这里的人厌倦读书,但他们有很棒的艺术天分,这是最重要的。」索伦在该公司工作了四十五年,他的儿子则是一位传统木制柜师傅,他为儿子的工作感到骄傲:「只要不只是用脑做事情,也用心做事情,我都一定支持他。」
因为职业平等,孩子也有机会了解各行各业,使得这里因为「入错行」而不快乐的人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