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学分析

新世纪的到来,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新气息,教育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求走向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其必然就要进行改革。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学生的这种独特的个性和人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和尊重。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道德价值的评判不再认同一个标准,不再盲目听从划一的价值评价。同时,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除了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其中学校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要按《纲要》的要求有目的、有标准开展,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价值取向,在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绝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和强制的手段,那样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了教育作用,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为学生个性和人格发展埋下隐患。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生动形象的、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思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意见。这样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才乐于接受,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化为春雨滋润万物而无声,教师教育学生也要像春雨润物那样,将爱化为春雨,默默地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这种默默无声的教育,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教育内容,根据学生个人的经验认可教育内容,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又能让学生觉察不到丝毫的思想道德教育痕迹,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各门学科都对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展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语文学科更具影响力。语文学科的基本组成内容——语言,是富有独特媚力的。“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在潜移默化中将它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感受知方式、思维方式和某些思想观念渗透在人们的血液中,溶解在人们的心灵里,积淀在深层的心理结构之内。”一种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民族语言中,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净化其心灵世界,提高其审美观念。常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汉语自身富有的神韵和蕴含的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学习起来很有兴趣,饶有韵味的。在学习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也充分感受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从内心里与作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因此也接受了其中包含的思想道德教育。

如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来感受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找出令他们最感动的句子,反复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理解、感悟。学生运用自己的个人经验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很多学生在读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时,声音都有些哽咽,他们完全感受到了作者母子那种相依为命的感情。在后来,当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爱自己的事情时,许多学生都满怀深情地倾诉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有的讲述了母亲在生病时他是怎样照顾他的,有的讲述了母亲在他做了错事后是怎样开导和原谅他的,有的回忆了在他遭受挫折时是怎样鼓励他的……这一件件充满亲情的事情默默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母亲伟大,并谈到以前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母亲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孝敬自己的母亲。通过学习,学生受到了无声的母爱的感染,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关于母爱的教育。后来,据家长反映,许多学生在家里要比以前懂事多了,主动关心起他们来。

语文的这种人文性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通过文字语言的这条途径,以情感为渠道,长期受到不同思想内容的熏陶和浸染,学生的道德、人格不断得到提升完善,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不仅语文学科如此,其他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只要运用得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是无法估计的。

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

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主人,因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无声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只要善于组织活动,发动大多数学生参与,扩大学生受教育的面,这样的活动更具教育效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班级实际,结合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确定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既要富有教育意义,又要有趣味性,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征,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完全发挥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如在本学期期中时,班上的一些学生不讲卫生,经常把教室弄得一片狼籍和灰尘满天。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不良习惯,结合健康教育要求,我组织了一次“讲文明讲卫生,环境干净人健康”的主题队会。以呼吸道传染疾病为内容,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主线,发动了班上100%的学生参加,使全体学生在活动中都受到了教育。在准备活动时,发动学生收集有关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活动时,学生通过小品表演、话剧、唱卫生歌等形式,生动地把不讲卫生的危害展现出来,并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进行了无声的批判。通过活动,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联想到其产生的可怕后果,促使学生改变了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活动结束后,班上的学生个人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室干净了,学生仪容整洁多了。

活动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受教育的层面是多方面的,是比较全面的。只要我们每个教师善于去挖掘、创造,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新颖的活动被发掘出来,学生也就更容易接受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人格长期地默默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人格、道德风范对学生意识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站在时代潮流前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不是绊足者。

在新时代里,教师要多给学生宽容和理解,使学生把你当作他的朋友,这样更易于接受教师人格的浸浊和潜移默化。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完美的,是他们效仿的榜样、典范。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才能、人格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言多必失,很多时候,教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表情,一句简短的话语,远比一篇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教师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深深地影响着他所教育的学生,使学生的言行不断与教师看齐,教师的道德素养无声地播进了学生的心田。教师要提高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范本”,才能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伟大的,这种爱的伟大不在于其大声的呐喊和热烈的歌颂,而在于其默默耕耘和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的,围绕提升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来进行的。有声有色当然受学生欢迎,而默默无声同样具有强大的教育感染力。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关爱学生的,一个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是不忍对学生大声喝斥的,他是学生的益友、挚友,是学生的“父亲、母亲”。这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查看更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29519/
上一篇: 授人以渔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