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字
所谓基本字,就是指一组合体字中,在字形结构上共同具备的,又是最基本的那一部分。
例如:“芳、房、防、纺、访、放”这组合体字中,“方”字是它们共同具备的最基本的部分,就称“方”为基本字。在“权、劝、欢、叹”这组简化字中,“又”字是它们共同具备的基本部分,“又”就是基本字。“方”和“又”都是独体字。还有些基本字是合体字。如“古”“月”两个独体字可以组成合体字“胡”。可是“胡”同“艹、氵、虫、米”等偏旁部首结合起来,还可组成新的合体字“葫、湖、蝴、糊”。“炎”字也是由两个独体字“火”组成的合体字。它同“、氵、、毛”等偏旁部首结合起来还可组成新的合体字“谈、淡、痰、毯”等等。“胡”和“炎”在这些字组中也都称为基本字。
由此看出,基本字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合体字。有的是能标声的(如形声字的声旁胡、炎、方),有的是不能标声的(如非形声字又)。但都是根据形声字声旁表声,形旁标义的构字特点而提出的。基本字实质上不都是形声字的声旁字,它已超出了形声字的局限,加进一些非形声字。因此,不叫什么独体字、合体字或声旁字带字,还是叫基本字带字较为妥切。
基本字究竟有多少?能带出多少字?由于选用常用字的标准不同,数量不同,基本字的字数及其所带出的字数,也会大有出入。仅就北关学校选用的二千五百个常用字来说就有三百六十多个基本字。用来带字,可带出二千二百个左右。就是说,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字和几十种偏旁部首,就可以运用两大部件去学会很多的汉字了。
二、基本字带字
所说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带出一串新的合体字,而后运用类比推理方法去学会它。教材上的表现形式是,把用以带字的基本字放在前面,把所要学的生字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再按四声顺序依次排列于后(详见附录教案举例)。生字上面有注音,旁边有词语。这样就可以凭借基本字和拼音去读音,靠偏旁部首和词语去理解字义,通过基本字与偏旁部首这两大部件去掌握字形。既体现音形义三结合,又突出了以字形为重点,一学一大串。
用以带字的基本字,有的是常用的,有的是不常用的,还有极少数是不能按形声字构字特点归类的字。由于情况不同,带字方法也不同。他们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带字。就是用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本字,直接带出所要学的一组生字。如前面列举的“胡”、“炎”等字组。因为教材中已提前安排了识字基础的内容(汉语拼音、基本字、偏旁部首、笔划笔顺等),所以大多数的基本字是熟字,即使出现几个没学过的基本字,都在字顶上加注了拼音。先学会它,再学它所带出的字,应该说是很容易的。
但是,由于汉字的长期演变,加之用基本字带字方法又打破了形声字的界限,这样,既有形声字的声旁字,又有非形声字和简化字。所带出的字组,从音上看并不都象“胡”、“方”等字组那么规则。有的音变很大,有的与基本字根本没有音的联系。总的来看,大致有三种类型:
①字音不变的。如,其——期、欺、棋;
②音变较大的。如,里——理、狸、童、埋;
③字音无联系的。如,又——劝、权、仅、叹。
在基本字带字中,上述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只是有多有少罢了。尽管音变较大,但在字形结构上却有规律可循。北关学校把这种带字方法确定为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是因为他们考虑到学生识字的重点难点不在字音,而在于字形。
2间接带字。是采取换偏旁部首的方法。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两种原因:
(1)基本字有的不宜过早出现。如“桂、挂、洼、哇、蛙、娃”中的“圭”字;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已失去存在意义。如简化字“杨、扬、汤、肠”中的“”字。它与易不同,“易”可以做为独体字出现。而“”字离开一定的偏旁部首,便无所作为。
(2)从基本字带字角度来看,“圭”和“”之类都有一定的构字能力,带字时又非它不可。
既然这些字不能或不宜过早出现,于是在教学中他们先不教认这些基本字,而采取去掉什么旁,换上什么旁,又是什么字的办法。如教“圭”字组,就说“洼”字去掉三点水旁,换上口字旁念哇(wā)。是哇哇叫的哇;换上虫字旁念蛙(wā),青蛙的蛙……以此类推,“”等字组,也同样处理。
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采用的。看来是拐了个弯子,其实只差在没把这两个基本字告诉学生。殊途同归,最后一样收到基本字带字的教学效果。
所说基本字带字的方法,主要指以上两种。
此外,还有少数不能归类的字。他们把这样的字放到词和句子中去解决。比如,学生认识了“行”字,就把“旅”这个生字放在“旅行”中去认识。象“貌”和“燕”这样的字就分别放在“我们对人要讲礼貌”,“杨柳绿,燕子来”等句子中去学习。用这种办法认字,掌握字形规律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把它们的音和形视为两大难点,多下些功夫。
三、基本字带字识字方法的几点好处
实验学校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基本字带字的集中识字方法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便于突出识字的重点和难点。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基本因素,按汉字构字规则组合的复合体。要想真正掌握它,得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诵习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声,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三功乃全”。这是就汉字的特点而提出来的。“三识并用”并不一定要同时平均使用力量。在具体实践中还是要有重点和一般之分的。经过调查与实践,北关学校认为,儿童初学识字阶段的重点、难点不在音和义,而在于字形。因此,在坚持音形义三统一的同时,要突出以字形为重点。基本字带字正是突出这一重点的最好方法。
基本字带字,是在已经掌握基本字和偏旁部首之后,再通过拆、合、加、减和反复比较的办法教识字的。所以字形重点容易突出。如教炎——谈、痰、毯这组字时,不是一字一字,一笔一笔地教。因为“炎”字和三个偏旁的音义都已学过了。这组字声母上的微小变化,学生依靠拼音自己就可以解决了。教学中大部分活动都是围绕字形进行的。教师启发学生:这组字的共同部分是什么?不同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偏旁部首?经过这样分析综合之后,再研究各字之间的微小差别,防止出现多笔少笔的错误。在指导写字时,也要研究部位结构。这样教字既突出字形结构这一重点,又准确地表达了音形义三者的内在联系,也使复杂艰难的智力活动变得轻松有趣了。经过几番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之后,学生对字形规律的抽象概括能力便逐渐形成了。一旦有了这种能力,他们就会自己独立地运用规律去分析生字,这在一年级下学期与二年级上学期的教学中,显得十分突出。
2便于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汉字在构字上是有规律的。可是,在单个的汉字中,或者一堆杂乱无章的汉字中,都难以看到它的规律。基本字带字却把几千个零散的汉字组织起来,使之规则化、条理化,构字规律就十分明显了。比如,“钉、顶、灯”和“、魔、磨”两组字,从笔划看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从结构看,有的是上下,有的是左右。不管怎样,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还是一目了然的。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两组字里有两个基本字“丁”和“麻”,六个合体字都是由“丁”和“麻”加上表义的偏旁部首组成的。学生可以用基本字记字音,用偏旁记字义,用基本字和偏旁记字形。由此可见,运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体现汉字构字规律是比较充分的,而学生掌握了构字规律,就可以冲破汉字音形脱节、结构繁杂的难关,去独立分析认识更多的新的汉字了。
3有助于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智力的发展都是与某种教学活动分不开的。教学内容越丰富,活动形式越科学,能力的形成与智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基本字带字的方法,为此创造了良好条件。
基本字带字的集中识字方法,不是零打碎敲,而是成批成串地学字,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个别概念,而是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概念,掌握住规律性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字是一串一串地出,一串一串地学。它的课堂教学,不是由教师先讲,而首先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通过观察思考查阅字典,练习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只起重点“帮”、“扶”的作用。这样,每一组生字的出现,学生总是要经过多次观察、分析、综合、比较,从而抽象概括出它们的规律来。学生的观察、记忆、分析、综合以及类比推理等能力,就是在这有条不紊的思维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