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教学分析

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

——也谈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学习方式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如是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纵观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被“禁锢”在被动接受的框架中,缺少与同学、与老师合作的机会,学生缺乏主动的参与意识、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这让我联想到文革时期的“大锅饭”,我们禁不住要大声高呼:“难道还要让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在我们今天的教育界再上演一次吗?”不!我们有“联产承包”!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联产承包”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教育。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不正是响应了“联产承包”的号召?不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吗?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改一改“大锅饭”的恶习,与同学一起感受一下“联产承包”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呢?下面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创造宽松氛围,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需要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有四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那么,我们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遵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安排教室的空间、教学的过程,就连课桌椅也必须一律要面对教师方向进行排放。师生关系更是说者与听众的关系,信息在课堂中只不过是单向传递,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如此压抑的课堂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于是,学习成了一种负担,成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的、无意义的活动,从而形成了毫无积极性可言的课堂“大锅饭”。而居有“联产承包”性质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却打破了这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活力,为学生创造了与教师、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如教学《虎门锁烟》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一想,这么多的鸦片,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把它们销毁呢?”一席话激起了学生会强烈的表现欲,开始窃窃私语,于是,我顺水推舟,让他们自由组合,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解放了学生的嘴,人人参与讨论,那些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学生,他们在同学之间也不是显得那么拘束了,所以课堂气氛融洽又热烈,而且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二.调动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大锅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了“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不过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打磕睡的现象屡见不鲜。没有学生的参与,谈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地位的变换,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大部分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开展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上习作《××我想对你说》时,我先让学生确定说话的对象,再按说话的对象的不同、和说话内容的差异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以3至4人为一组,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再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十分高涨,小组成员之间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讨论自己想说的话,一会儿讨论文章的开场白,两节作文课下来,文章写得都很成功。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在彼此的最近发展规律区内操作能表现出更高级的行为。由此可见,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举足轻重。

三.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场所,他们必须同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我想这“共甘苦”也正是合作的真谛。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善于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那么,就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将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自我表现封闭、孤芳自赏,不能培养出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在组内合作及与他组的竞争中,既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增强集体荣誉感,有效地增强互助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个体在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教学《九寨沟》一文时,我把教学的目标定位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4—6人,先由合小组在组内挑选一名代表,先由这一位学生试读,其他同学提意见,然后再练读,通过大家的意见使他读得更好,最后再请这一位代表在班上参加朗诵比赛。学生是好胜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致勃勃,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合作和参与意识,使每位学生都有了提高。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的代名词,不是形式上的把桌子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要真正改变“大锅饭”的现象,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并不容易,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

查看更多
【从“大锅饭”到“联产承包”】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26611/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