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无论魏晋( ) ④处处志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
【小题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
答案
【小题1】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
【小题1】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小题1】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小题1】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阡陌”根据语境应该理解为“田间小路”。(2)“妻子”古汉语为“妻子、子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3)“无论”古义为 “更不必要说”,今义为“关联词语”。(4)“志”在此“活用为动词”,意思为“坐标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旷是开阔的意思,俨是整齐的意思,之是这的意思,属是类的意思”,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时保持整个句子的流畅性、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桃花村中的民风特别的淳朴。具体表现在渔人到来之时,他们要求渔人到他们家去做客,杀鸡设酒宴来招待他,用文章中语句就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以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概括文言文中的内容,关键在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概括出相应的内容。如本道题,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桃花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第1段从桃花村的“景与人”这两个角度来展示桃花村的,让我们感受到“桃花村不仅风景美,而且人们生活幸福,安居乐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理解社会,关键在于懂得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根据作者描写的内容区分析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即可。本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示的桃花村的景美、人美,让人心之神往。其实,当时的东晋是不可能存在这样一个理想社会的,作者之所以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是寄托他的社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