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卷 课堂教学跟踪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按提示填空(21分)
1、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_______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____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____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____的感情,____的胸怀。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词积累与运用(20分)
1、我能把字写得更漂亮(看拼音,写字、词):(12分)
nǐ xūn xùn
( )定 ( )鉴 ( )职
fù chóu chú àn
奔( ) ( ) ( )然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8分)
一( )电报 一( )大字 一( )枕巾
一( )战斗 一( )卧室 一( )飞机
一( )好参谋 一( )作战图
三、我是小小魔术师(按要求改写句子)(18分)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到就不悲痛吗?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片段阅读(26分)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示意秘书将电报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忠骨”的意思是______,在本文指__________(6分)
2、从毛主席签的电文稿,反映了什么?(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这句话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15分)
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请你依照课文的写法,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卷 知识技能综合应用(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类文阅读(50分)
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水里了。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罗盛教是______(身份)。他是____年___月___日为救______(国名)儿童________而牺牲的。(10分)
2、罗盛教共__次钻进水里,第一次结果是____________,第二次结果是____________,第三次孩子的救了,可罗盛教却光荣地牺牲了。(15分)
3、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____为罗胜教的碑题词,内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4、罗盛教救朝鲜儿童这件事,表现了罗胜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10分)
二、强化阅读(52分)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 )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 )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______,这两个月来,_______汇款照样来,_______信_______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觉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 )上积攒( )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10分)
2、在第3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10分)
A、虽然 然而 但 却
B、于是 虽然 却 但
C、可是 虽然 但 却
D、可是 如果 但是 就
3、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15分)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 )(15分)
A、老人 B、儿子
C、“儿子” D、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