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背诵、默写《刻舟求剑》
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理解课文,提示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理解 背诵课文
难点:对寓意的理解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合作探究课
三、教具准备:
录音机 和初中语文朗读磁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国寓言故事有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它通过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或师范读),听清语气语调、节 奏、句子的停顿。
2、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大声朗读课文。
3、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准备讨论。
(三)师生互动,研讨课文
1、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明确: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讨论译文,教师巡回释疑。最后请几名学生试着翻译课文,同学帮助指正。
3、同学们合作背诵《刻舟求剑》 明确两个人一组,一人背,另一人提示或纠正,直到流畅无误,教师抽查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
4、思考“探究·练习” 明确渡江的楚人根据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求剑,除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它结果的。如果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然从此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引导学生归纳寓意: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六、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
2、方法归纳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3、延伸拓展
七、链结生活
链结:你是怎样看待“刻舟求剑”?请联系生活加以讨论。
八、实践探索
1、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听他们的看法。
2、巩固练习:回家搜集寓言故事,并能用白话讲出来,同时能说出它的寓意,与同学们交流。
九、板书设计
人物:楚人
事件:求剑
结果:没找到
寓意: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