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孔雀东南飞 | 授课日期 | |||
共 3 课时,第 1 课时 | 总第 8 课时 | 课 型 | 新授课 |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在阅读的基础上整理文中重要的语言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去透视作品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诗歌欣赏的水平。 | ||||
教学重点 | 把握诗歌的故事情节,初步整理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 | ||||
教学难点 | 语言知识的系统化理解。 | ||||
教学方法 | 诵读、探索、讲解 | ||||
教具准备 | |||||
板 书 设 计 | |||||
孔雀东南飞 一、故事情节 二、语言知识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1、偏义复词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节) ——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节) ——发展 2、古今异义词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节)——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节)——高潮 3、一词多义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节) ——尾声 | |||||
教学过程 | 互动感悟 | ||||
一、谈话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文学常识 1、乐府及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 | 可让学生结合《木兰诗》说说北朝民歌的特点:雄壮、质朴。 明确乐府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第三个重要阶段。 | ||||
教学过程 | 互动感悟 | ||||
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 2、的出处和别名:南朝陈代徐陵编《玉台新咏》,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者不详。 三、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对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2、师生讨论,整理情节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节) ——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节) ——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节)——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节)——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节) ——尾声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四、初步整理文中的语言知识 1、教师提出重要的语言点,并适当举例: ⑴偏义复词:①便可白公姥:意义偏“姥” ②昼夜勤作息:意义偏“作”③我有亲父母:意义偏“母”④逼迫兼兄弟:意义偏“兄”⑤其日牛马嘶:意义偏“马” ⑵古今异义词:①共事二三年:共同生活(一起工作)②可怜体无比:可爱(值得同情)③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没有约束)④本自无教训:教养(失败的经验)⑤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罚)⑥便可作婚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⑦叶叶相交通:交接(与运输有关的) ⑶一词多义:谢、相、见、迎 2、学生根据提出的语言点找出文中实例,并加以分析。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我们要在熟悉情节、细节的基础上才能作更深入的研究,因此,同学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理清情节、抓住细节,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的特殊语言现象也较多,是考试重点之一,也是学习重点。 | 学生朗读并复述。 抓住情节的转折点,引导学生概括故事纲要。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板书主要语言知识点,要求学生注意搜集实例,然后组织讨论、辨别。 指代词: 相见常日稀 誓天不相负 好自相扶将 君既若见录 不得便相许 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 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 ||||
作业布置 |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标出你认为有价值的细节描写,并试作分析;进一步梳理文中的语言知识。 预习作业:围绕“兰芝被遣原因”试分析本诗的主题。 | ||||
教后反思 | |||||
孔雀东南飞1
教学设计
查看更多
【孔雀东南飞1】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218189/
上一篇: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一篇: 《猫》教学设计7